美文网首页
2018-10-17第11章综合应用

2018-10-17第11章综合应用

作者: 亲子教育讲师绽放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20:42 被阅读0次

    一、卫生间使用技巧

    积极的暂停是对于冷静期有很好的作用,冷静的目的等到接通理性大脑。以免用爬行动物脑去解决冲突。某种形式的撤出是有益的,父母首先撤出更有帮助。

    卫生间是家长撤离冲突的一个好去处。

    不论采取哪种冷静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的态度。你的离开不是为了离开他们,而是为了照顾你自己的情绪。只要当大家情绪都好起来的时候,才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解决问题。

    二、积极的暂停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告诉孩子:当你感到烦恼或生气时,到你自己的房间去做些能使你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可能会有帮助。你可以读读书,玩玩具,停听音乐或睡衣会儿。然后,当你心情好起来了,你就可以出来找我,咱俩在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让孩子到自己房间去(或其他任何要求)的潜在危险是,如果孩子决绝,就可能引起权力之争;如果孩子吧它当作惩罚,感觉受到了伤害,则可能引起报复循环。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尤其如此。

    如果你让孩子从你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中学习,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出现的可能性就被消除了。

    在用这种方法时,要对孩子们暂时的不良行为,以及由此体验的自然后果,采取不在意的态度,会极为有效。之后可以通过家庭会议或班会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花时间训练孩子,启发式问题以及给予孩子鼓励。

    四、情绪的撤离

    冷静期的目的是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等到情绪上的冲突平息下来,而不是进入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然后,你才能理智的解决问题。卫生间使用技巧和积极的暂停是离开冲突现场的办法。因为大多数人不俩开冲突现场就很难平静下来。

    当然,如果你可以从情绪上撤出,并且能避免陷入权力之争,也不一定要离开现场。

    情绪撤出并不意味着爱心的车里。它意味着从造成冲突的情形中撤出来。任何一种形式的撤出,都应该进随上鼓励训练,吧孩子的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以及在冷静期之后的解决问题。

    五、睡前分享

    孩子么在睡前折腾父母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能感觉到父母这时总在拜托他们。当孩子们觉察到你急急忙忙想摆脱他们时,他们会觉得归属感受到了挫折。

    当你真的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待几分钟来分享一些事情时,他们就能体验到归属感而不再需要做出不良行为。

    对孩子们来说,有人愿意花时间停他们倾诉,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事情,几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这通常就足以让孩子满足的入睡了。

    实践案例:我们家的睡前时光是读绘本,小时候也给孩子买过听故事的机器。孩子总是缠着要多讲几本。现在才明白,孩子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亲子陪伴,亲密时光。而不完全是要听故事。这是孩子获得归属感,提升亲子关系的很好方式。大人们都很忙,通常会忽略小小的孩子一天下来,多希望爸爸妈妈专心的陪自己一段时间,全然的,心无旁骛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归属感。孩子虽小,但不可忽略他们的需求,不可错过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

    六、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让你的孩子不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你不断的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父母们很难相信,孩子们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父母介入。那些能对孩子们之间的争执置身事外的父母,都发现打架会大量减少。

    对于一出生顺序为基础打架的标准模式:老大通常容易被当成坏蛋,老小则往往让妈妈介入后的最大受益者。

    如果父母介入,及时在协助孩子们吧打架作为寻求关注,权力或报复的方式,强化了孩子么对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信念。

    告诉孩子们。确信孩子们能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下情况,对孩子们打架置身事外不可取:

    1.当孩子太小时,他们阿能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大孩子不会。如果大孩子珍的想给彼此造成伤害,他们会在大人不在的时候打架。对于大孩子,大人不用充当保护者的角色。

    2.老师要为孩子们的安全负责,不能对学生们打架置之不理。

    如果不能忍受置身事外,决定介入孩子们的大家,做有效的办法是

    *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不要偏袒一方或试图确定是谁的错。很可能你根本无法判名,因为你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正确永远是一观点问题。如果你看来是正确,至少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来看肯定不公平。必须介入,就不要成为法官,陪审员和执法官。你必须一碗水端平,要同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同等对待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

    受害者心理: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一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受害者心理。

    欺压心理:当你总是起亚你认为是有错的一方事,那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欺压心理。

    *给双方同样的选择

    告诉孩子:你们要么停止打架,要么到外面去解读战斗,或者你们到各自的房间,等你们觉得不会打了在出来,还是想到一个房间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惩罚

    是不是要惩罚打人的大孩子?惩罚绝对是不可取的,惩罚是给孩子一个荒谬的示范(我打你,就是要教你不许打人。大孩子通常是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了挫折。也许大孩子觉得小宝宝吧之间的赶下了掌上明珠地位,或者他相信你更爱小宝宝。原因不重要,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很重要。要知道孩子们何时感到了失望并需要我们的鼓励。

    当大人们决绝介入孩子们的争端,或者通过同等对待他们而使双方处境相同时,打架的最大动机就被消除了。

    实践案例:我们家两个孩子也从小就爱打架。老二总爱惹大的,大的就会狠狠的报复,打小的。看到小的毕竟小那么多,肯定是对大的一顿批评指责。但后来发现不对,老二总觉得自己很委屈,明显是习惯了受害者心理。这对孩子的信心和强大起来没有帮助。慢慢学会置身事外。遇到关于分配零食,陪伴时间,去哪里玩等问题,都让他们自己协商好了解决办法。 后来越来越发现,只要我不在,他们根本不会打架。原来打架真的就是想让妈妈看看谁对谁错,看看妈妈到底爱谁多一点。

    在后来他们打架,我就让让他们到房间里打,打好商量好解决办法再出来找妈妈。很多时候,门一管,我走开,过不了5分钟,两个人就在房间里开心的玩了起来。但是对于打架我们有几个约定:

    1.不许拿硬东西打人

    2,不许打脸打头

    3.当对方做出掌中大脑的提示,表示愿意撤出战斗,就不能再打了。需要情绪冷静。

    七、无言的信号

    闭上自己的嘴巴,效果会更好。更容易避免反叛,权力之争和报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17第11章综合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hr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