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寒风料峭,冷雨迷蒙。年后的春天就这样一直处于低温状态,让人心慵懒、身怠惰,忍不住地迷恋被窝,戚戚然地怀念暖冬。而我,却在今天起了个大早,朝着自己心中的圣地,义无反顾地推门而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57367/192673b6eb479a73.jpg)
弋阳国际文学村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记得这座名为江廖肖的村庄第一次出现在我耳际时,还是蹭着国家5A景区——龟峰的热度。生于斯,长于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但如今,还是位于龟峰脚下的江廖肖,显然已经有了太多被人难以忘记的原由。
山清水秀如天下龟峰,生态旅游如新农村建设,红色精神如方志敏故事在传播,特色美食如年糕、红芽芋等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我以为,江廖肖最大的风骨还是它的文学元素。
回想起自己走进江廖肖的三次经历,又有那一次不是关乎文学?直至今日到来依然兴奋、愉悦如初。2017年9月,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会文学村在此挂牌;2018年6月,作家公寓成在此建成,梁晓声文学馆、梁衡文学馆正式落地;今天,青年作家公寓依然是在这里首次揭开面纱,以其独特芳华惊艳众人。
在文学村里行走,各色欧式风格的小楼独门独户,低矮院墙环绕,青草、鲜花、挂满树枝的圆圆灯笼给人来强烈的唯美视觉体感。更有摇椅、遮阳伞、内容别致的挂牌等家居物件点缀其中,浓浓的文艺范浑然天成,江廖肖无疑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学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57367/243e274ead2bd8ee.jpg)
而关乎文学,当下的人们如何定义与看待它?就像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主持人、嘉宾以及各选手一直在发表见解的“为什么要读诗词”这个话题一样。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崇尚与热爱文学?具体到我个人,文学又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不阿谀、不谄媚、不迎合,是文学;无关功名、不为利禄,也是文学;以关照心灵的阳光是否充足、以滋润思想的雨露是否甘甜,还是文学。作家肖复兴在谈及文学的意义时提到文学至少可以给人以“美感、敏感和善感”,我表示深深的赞同。
文学首先让我更崇尚美。遇见文学正是从美开始,由一篇篇美文到一位位美人再到一处处美景。再辐射到眼前的风景、身边的人事,带着美的眼睛去欣赏,去感受,无一不是美的产物。生活美好,万物可期。
文学也让我更加敏感。对一段文字中某种表达方式的迅速捕捉,对某本书中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的即刻体悟,以及对生活中某一现象的主动思索。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灵感忽现,思绪如潮的时候,而热爱文学的人,因为拥有了更为强烈的感受力,灵感出现的时候似乎总比别人更多。
文学还让我更加善感。不是多愁善感,而是善于感受与表达。尽管时至今日,比起口头的言说,我还是更得心应手于文字的倾诉。随着时光而成熟,这种倾诉逐渐开始变得轻盈而丰富。在把各种想法与应对某件事情的策略转化为每一个文字的过程中,我的思路会越来越明朗而清晰,错杂混乱被淡然笃定所取代。琐事纷繁,我也学会了从容不迫。
除去“美感、敏感和善感”,文学带给我的,还有更多。文学教会我求知,让我更加谦卑与坦诚。学,然后知不足。在努力拓宽阅读视野,尝试着从新书本里汲取养分的同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思想浅薄与狭隘。强烈的动力促发着我要不断努力,学无止境。
文学教会我做人,让我更加甘于寂静与独行。任窗外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我已不再苛求门庭若市;任繁华处众生百态,觥筹交错,我也不会想要在那里寻求一丝的欢乐。而每每要踏上新的征途,我断然不会再去环顾四周是否有人愿与我结伴同行。来自文学的力量,给予了我足够的勇气,朝着内心渴望看见的自己,迈开步履,毅然走去。即使夜里的天际没有繁星点点,明月知我心。
踏进文学的河流,四季的阴晴、日夜的风雨,便都有了最好的归宿。而在通往人生理想的路途中,文学所能赋予我们的,不是触目可及的金钱与物质,而是灵魂上的全心皈依;不是触手可得的收获与效益,而是精神上的无限富足。也只有在文学的国度,才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许自己一个美丽的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57367/7afb5d3ee082604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