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石榴
【唐】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xiāo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qiáng wēi带刺攀应懒,菡萏hàn dàn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字词】
(1)绡:生丝织成的绸子。
(2)菡萏:荷花。
(3)争及:怎及
(4)尽:任凭
【译文】
石榴又叫作山石榴,一丛千朵,压得花枝低垂,倾倒在栏杆之上。榴花似剪碎的红绡簇成一团一团,十分明艳。它们随风摇曳,飘散着不尽的芳香。夜里的露水打湿了榴花,如同美人含泪,清晨时泪水初干,犹有痕迹,是那样楚楚动人。蔷薇花虽美,却有尖刺,于是懒得攀折,荷花虽雅,可惜生在泥中,想要亲近也是难事。而榴花开放时,屋檐门户被掩映得好不热闹,人们纷纷来赏榴花,看的看采的采,沉醉在夏日风光里。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
【创作背景】
本诗《题山石榴花》即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山石榴花,即杜鹃花。诗中通过将杜鹃花与蔷薇、荷花等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感叹。
【诗词赏析】
山石榴花,即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因花色不同,有春鹃、夏鹃、西鹃之分。其花色以红为主,亦有紫、白、黄等。盛开之时,群花竞放,漫山遍野,灿烂如锦。白居易酷爱山石榴花,集中以山石榴为题的有五首,在《山石榴十二韵》中甚至要将山石榴封为百花之王:“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这首七言律诗主要描绘山石榴花的姿态和平易近人的品格。
首联“一丛千朵压阑干,剪碎红绡却作团”,描绘盛开的杜鹃花花朵繁盛,颜色鲜艳。诗人以剪碎红绡又化作锦簇花团比喻杜鹃花朵,巧比妙喻,形象逼真。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初干”颔联进一步以美人喻花,写杜鹃花的馥郁和沾露神态。春风徐徐,杜鹃像一位佳人,舞动着腰肢,散发出不尽的香气。缀在杜鹃花上的晶莹朝露逐渐消去,就像佳人脸上的泪水刚刚干了一样。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菡萏”即荷花。诗人以蔷薇、荷花与杜鹃作比较,认为杜鹃平易近人,蔷薇虽美但身上带刺不许人随意采弄;荷花虽好但生在泥水里只可远观不可近玩。蔷薇、荷花都比不上杜鹃,生长在檐户之下,任人采弄,尽人观看。在对花的评价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诗词人生第三辑】•花开四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