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书时,经常会遇到好几种问题。分别是:
1.不知道如何快速阅读
2.不知道如何做笔记,或者到底该何时记笔记
3.不知道如何才能够记住书中的内容
4.读书后不知道怎样付诸实践。
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实用性阅读指南》给出了答案。
1. 阅读方法
高效率读书真的可以吗?作者大岩俊之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阅读理解力几乎为零的他,虽然在工作中需要阅读和写作,但仍然讨厌读书。为此,作者吃了不少的苦头。后来,他看到了一本书,书中有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作者。作者开始试着读书,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读完300本书,并且成为了研讨会的讲师。作者大岩俊之用实际行动说明高效率读书是可能的。
同样,《杠杆阅读术》的作者同样使用了高效率的阅读方法,一年就能完成400本书的阅读量。那具体这些人是怎么做的呢?
具体读书的方法是这样的:
①.确定读书目的
②.确定深入读书的目的
③.记录答案
或许有人说:不可能,这样的方法怎么可以读得快。日本作者原尻淳一曾说过:目的性的阅读能够激发人的内在动机。
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闭上眼问自己一个问题:“身边有多少红色的物体”,然后睁眼寻找。这时,你会发现好多红色的物体向你袭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持阅读目的,因为当你开始带着问题寻找时,所有的答案都会向你扑来。
怎么确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呢?你可以打开书籍的目录,看看每章的标题,或者概要、后记。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你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后,便可以阅读来找答案了。具体找答案的方式是,根据目录来找,因为这样做能够使你快速锁定需要读的部分,就好比你看了一副可以通向目的的地图,不至于找不着路,在书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2.做笔记方法
有些人从来不做读书笔记也能把事情好,毕竟这只是极少数,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却是需要记笔记的。记笔记,不仅便于我们复习,还能为我们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素材,让我们做事办事都能有所依据。
毛泽东先生曾经读书时,做的笔记能达到半本书之多,以至于书的空白处密密麻麻的都是字。还有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写笔记的时间几乎是读一本书的一倍。我原本以为天才不需要笔记,不过看到这些事迹,我心目中多多少少感到敬畏:连刻苦读书的人都记笔记,为什么我们不呢?
读书笔记分为几类呢?我认为分三类,第一类是结构笔记,具体讲得是这本书中结构,以及基本概要。第二类是感想笔记,这类笔记可以用来写对自己有触动的句子和感想。第三类是素材笔记,这类笔记则用来写些有趣的例子,或者想法。
那么具体如何做笔记呢?
做笔记要有3点:
①.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本书书名、作者、制作笔记日期
②.摘录、罗列
③.感想
关于何时做笔记,《沟通圣经》以及《高效能阅读》作者都赞同:读之前做标记,读之后做笔记。同样,有人称读完后记笔记会加深阅读印象,便于记忆。不过,我认为如果一句话真的触发了你的灵感当场做还是比较好的。
3.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
如何做到牢记书中内容呢?
首先,要多回顾笔记内容。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了这点,我们的记忆会随时间变得模糊。关于这个特点,《21天背完GRE单词》已经很好的运用了这个特点。这本书宣称能够在21天背完GRE单词。其主要秘诀就是在遗忘时,反复的记忆、复习。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故事化,曾经在古代的欧洲,由于书写工具的昂贵,于是很多吟游诗人就把所见所闻变成一个个小故事,通过诗歌来进行朗诵。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荷马史诗》。
同样,《经验的疆界》作者詹姆斯.马奇,也提出了高阶的学习方式。这个方式便是通过故事和模型学习。我们已经谈过故事了,但什么是模型呢?模型可以看成一个公式,当我们学数学时,为什么不需要记忆呢?那就是模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实在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主动放弃不需要的部分,因为一本书对我们来说最有意义的是整体的脉络。所以,我们只需要记忆最重要的那部分就够了。
4.如何付诸实践
那怎么将书中的内容付诸实践呢?我们应该根据书的内容来设定读书后的一些目标。当我们设定完目标后,需要做的是确定自己在哪一个位置,然后通过头脑风暴来想办法。当我们通过头脑风暴,罗列了许多条目后,需要进行筛选。最后将筛选的项目进行拆分,变成每天都可以做的小任务。于是就可以付诸实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