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也要“富养”

作者: 此心安处c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20:16 被阅读0次

    朋友说,你怎么把男孩也当女孩一样宠着爱着养呀?我反问那男孩该怎么养呢?她说大多数时候,男孩子应该多接受一些挫折教育。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反思,男孩真的不能宠爱着养吗?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里也曾揭露“成年人往往对男孩很严厉。研究表明,父母拥抱女儿的次数远远多于拥抱儿子,即使是对刚出生的婴儿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此外,父母跟男孩说话的次数也远低于跟女孩说话。父母可能会狠狠地体罚男孩,但很少这样对待女孩。”这真的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

    男孩为什么就要被更严厉的教育?养育男孩男孩为什么就要少给他拥抱?养育男孩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跟他多说话常聊天?男孩为什么就有可能会被体罚?儿子为什么不能“富养”呢?

    其实养育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属于复杂体系。所谓的复杂体系就是输入端微小的变量,输出端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且过程不可控也无法追溯。比如,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还有沙丁鱼群、蚁群、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还有我们的大脑等等都属于复杂体系。

    养育孩子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无从判断孩子受到哪一件事、哪一本书、哪一个人、那一段经历、哪一种体验的影响,而长成了现在的样子。无法追溯,难以验证。

    既然养育孩子属于复杂体系,那我们光有简单体系的知识是不够的,不能把孩子当做一个洗衣机或是一架飞机去组装。我们还需要具备复杂体系的知识,知道孩子更像一片森林,或是一座花园,要靠给予阳光、雨露、适当的施肥来养育孩子。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原始的驱动力,让他们自然长成。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道”即阴阳二者的统一,“一”中蕴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二者参与到一起相互作用形成万事万物。有人问一个天文学家,宇宙的发端是什么?天文学家回答的大意是,他自己其实也没有研究清楚,但他知道如果宇宙有发端的话,一定不超过三行代码。大道至简,所有复杂体系的问题,都要尽量去找最早的那三行代码,找到最原始、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么孩子成长的最初的三行代码到底是什么呢?

    一、养育男孩要给予他富足的无条件的爱。(只有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对父母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而正因为有了这份信任和依赖,父母也才拥有教育孩子的原始资本)

    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好奇心》中揭示了,人类为什么会拥有比起其他动物更漫长的童年时光?那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时期里需要学会三种能力,一是爱的能力;二是学习的能力;三是问为什么的能力。想要学会如何去爱,首先当然是要深刻的去体验爱与被爱,因为一切学习的初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是个温暖的人,是个情感细腻的人,是个勇敢的人,甚至是个博爱的人,那么,我认为在他的童年时光里给予他多少宠爱也是不为过的。

    当然,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溺爱是不管孩子做什么,想要什么都支持,不支持的部分,孩子一哭闹也就妥协了。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接受过批评,没有接受过规范,不知道世界的边界和底线,他就会没有安全感。

    而无条件的爱是指没有交换、没有恐吓,没有威胁的爱。不是说成绩好,听话我才爱你,而是无论你怎样,我对你的爱都是不变的。当然你做错事的时候,探索边界,触碰底线的时候,我仍然会坚定的告诉你,不可以这样。就像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强调的那样,用坚定而温柔的态度管教孩子。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范的错是交换,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这源于我们小时候接受了太多类似的教育,用物质,用爱去鼓励孩子,甚至跟孩子做交换。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会认为他所做的一切是没有意义的,体会不到快乐,也感受不到幸福。因为父母逐渐让孩子把最重要的东西忽略了,反而去强调,去追求那些外在的不重要的东西。那什么才是重要的东西呢?比如求知,比如获得学习的能力,比如意义。

    而关于抗逆力和抗压能力,我一直认为并不是承受得越多就越好,反而承受得太多,就会容易让人失去耐力,丧失掉勇气,意志力是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爱才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不管面对多大的逆境和压力,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温暖,就会有力量有勇气走下去。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叫作贝克·威瑟斯的人去喜马拉雅山爬山。那天好多人一块儿在山上爬,开始天气都很好,结果快到山顶的时候,突然来了大风暴,那个风暴一吹过来,所有人都找地儿躲,而且有的人就地就躺下来了。

    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在上山的过程当中躺下来跟自杀差不多,所以那一次死了很多人,甚至连非常著名的、他们请来的向导都死掉了。那是很有名的登山的运动员,专门给别人做向导的人都在那场风暴当中死掉了。

    这个贝克·威瑟斯就坚持往营地走,他心中知道,他的体能大概还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在三四个小时时间之内,他找不到营地的话,他今天也回不去了。在那三四个小时时间里,他脑子里一直想着他的妻子和孩子,想象他们家那个温暖的画面,他说,“我不能死,我一定要回到家”。他就这样一直往营地走,后来就爬,后来他远远地看到有一个蓝色的东西,有可能是一块石头。

    但是很幸运,那是一个帐篷,那里的人救了他,给他胸口捂了很多的热水袋什么的,把他救活了。

    二、养育男孩要给予他丰富的积极的正面语言。(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的语言会影响孩子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以及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且孩子的毅力和道德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曾说过:“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语言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重要到事关生死存亡。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以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而使大脑建立神经链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在推动孩子成长的三行代码里,第一行是爱,因为爱能带给孩子归属感,第二行是培养孩子的价值感。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里曾经说过:“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另一个叫作价值感。”给予孩子丰富的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肯定他,让孩子有自信和能力去选择,有力量和勇气去行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获得丰富的价值感。

    当一个人拥有价值感时,他会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的内心会充满能量,他对未来会充满期待,对人生有极高的热情度。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往往也会比较高。一个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他就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律性也会更强,自然能管好自己。如果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低,他会觉得“我就是没用”这样的孩子,他的人生失去了目标,就很容易去干坏事,变得叛逆。

    虽然父母的语言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但是生活中,我们还是随处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恶语相向。

    美国爱荷华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在父母每天与孩子的交流中,大约有80%的语言都缺乏正面的鼓励,有的甚至是消极的。

    当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大脑发育的原因,会有许多不理智的调皮捣蛋的行为,那是因为人类的理智脑也就是大脑皮层额叶部分,一直要到22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0—3岁时孩子的行为主要靠本能脑主导,3—6岁时情绪脑开始工作,一直到12岁左右情绪脑也才发育成熟,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在本能脑的基础上加人了情绪脑的指导 ,12岁以后理智脑开始发育,这个阶段情绪脑的力量逐渐增强,所以才会有青春期的出现,直到22岁左右,我们大脑的发育才逐渐成熟。了解了脑科学的这些知识以后,孩子的一切行为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也就没有必要对孩子不理智的种种行为责备、说教、甚至打骂孩子了。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指出,塑造孩子行为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而不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然而我们大多数父母都做反了。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教会孩子一个道理或者一件事情 ,就要睁大我们的慧眼,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在他做对一件事的时候,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他的每一个发光发亮的时刻,着重提醒他,肯定他,或者感谢他,甚至表扬他。他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才会被塑造出来。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最近他儿子的老师找她谈话,说孩子的成绩太差了,让他们想办法提高成绩,要不然只能让他们转学了。她气呼呼的说,现在的老师怎么会有这样的,太不负责任了。我也觉得老师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来,但是说到这里的时候,她又补充了一句,说孩子平时自己整理房间,和物品(书包和衣物等等)这些倒是一点都不用她操心,就是学习实在太差了。这时我的眼睛瞬间就亮了,我说那你就先别管他学习的事情了,多注意他整理房间和物品的事情。她不解的看着我,我说你要多关注孩子发光发亮的地方,肯定他,鼓励他,他有了自信心,也许会对学习有帮助的。爱因斯坦说过,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在问题本身,你需要提升一个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三、养育男孩要给予他空间与时间。(自然界里,一切生命的成长,都是需要空间和时间的。尤其是人类幼崽的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只能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里有一句话,我非常有同感,他说:“我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立”。我们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语言环境,目标都是让孩子能“自立”。自立包括,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能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其实要做到“自立”很难,甚至我们好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学会“自立”或是没有完全学会“自立”,那是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在童年时期有那么强的学习能力,那么好的学习契机的时候错过了,成年以后想要补这门课,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自立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实现的呢?在无条件的爱和正面积极语言的基础之上,我认为,自立是在我们给予孩子空间的层次转换中逐渐形成的。

    如果说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真的有不一样的地方的话,我想就是空间层次和时间的把握程度上不一样吧!因为男性和女性从原始社会以来因为分工的不同,导致了男性和女性,对空间距离,和时间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和需求。还有就是男性和女性身体和心理发育和成熟的时间也不一样。

    这里的空间,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的距离和位置,包括孩子的身体也包括他们的事情。孩子出生的初期,我们和孩子是零距离接触的,整天抱在怀里,看在眼里,一步都不离开;等孩子学会了翻身,坐,爬,走以后,语言表达发展的初期,我们和孩子的位置和距离就逐渐转换成了,牵着手平行走的位置;语言表达发展成熟以后,孩子能跑能跳以后,父母的位置也逐步的变换到孩子的身后;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孩子自立的程度,父母在孩子身后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空间位置的转换,需要父母具备学习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分层次,根据孩子大脑的发育程度,身体的发育程度以及心智的成熟程度,按照次第调整和孩子的距离和位置,从而顺势推动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

    关于时间,我非常喜欢一首诗,《牵着蜗牛去散步》它就能很好的诠释养育孩子与时间的关系。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孩子的成长有他们自己的时区,我们学习了脑科学就会知道,人类大脑的构造,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的发育是循序渐进有个过程的,而且是以3年、6年、12年为一个区间的。学习了心理学就会知道,孩子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0—3岁是依恋关系建立期;3—6岁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期;6—12岁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12—18岁是青春期,这个阶段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信任和空间。阅读了养育孩子的各种书籍,才会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反思自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还有没有可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正确的姿势,谦逊和包容的态度给孩子输入成长所需的代码,给孩子注入了成长的原始动力,成长体系就会自动运转,像复杂精密的蚁群,像美妙壮观的沙丁鱼群。

    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樊登说:“父母必须成长,才能陪孩子成长”。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人父母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意义吧!给予孩子富足的无条件的爱,给予他们丰富的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环境,陪伴孩子在空间和时间的转换与更替中成长,最终成就的是我们自己的成长。

    女孩要“富养”,男孩也要“富养”。关于“富”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理解的“富”就是丰富,有层次,有次第。所以不但孩子需要“富养”,我们自己也需要“富养”自己,给予自己富足的无条件的爱,就是接纳自己;给予自己丰富的正面积极的语言就是要善于鼓励自己,说服自己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与他人和解;给予自己空间与时间,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去听,去思考、去感受 ,同时允许自己按照自己的时区和节奏去成长,做一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男孩也要“富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mg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