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文盲和传统

论文盲和传统

作者: 埃尼阿克 | 来源:发表于2017-01-09 22:36 被阅读0次

    中国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文盲的狂欢。大凡知识分子,都做过或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和他们眼中的泥腿子区分开来,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表现出来就是,或将之贬低到愚昧,或把它赞美成美德。就最后的结果来说,愚昧与美德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知识分子相信两者都不会出现在他们自己身上,这就做到了他们想要的,层次的区分。

    而今天,我就要以我的视角,来看看这让人恨不得退避三舍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而中国知识水平的最低处,其实也是农村。农村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传统文化呢?我在农村住过,见过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例如赶集,例如典礼。

    什么叫赶集呢?并不是某些人在工作室里的电脑上合成出来的小姑娘和驴车的故事,而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小姑娘和驴车,大概赶集完了,还能看见几根驴骨头吧。赶集,最早的时候,是劳动人民的一个等价交换集会,一个各取所需的集会。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集会呢?这就要问我们“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了。首先,这个集会上人数众多,可以找到交易的见证人,防止在以物易物的时代,有人借口自家东西丢了,在集会后把交易的东西取回去;其次,“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想到,趁着集会人多,找到不认识的人多的地方,是不是就能多收个三五斗呢?历史证明是可行的,毕竟,各种骗局考验的不是智商,只是贪欲。由此,我可以做出总结:赶集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发现私下交易没有保障,易被陷害,及在同等货物卖价更高的诱惑下,自发的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

    什么叫典礼呢?这里的典礼特指的就是我国农村的一种仪式,古往今来都不具备法理效应的证婚仪式。人类的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族群的延续,那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大地上的人民群众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保证族群延续方法,那就是让大家一起来见证这两个新人为了族群的延续决定在一起的仪式,历史演化,就变成了典礼。实际上,在那个生产力十分不发达的时代,这种范围的通知与聚会,基本上一辈子要认识的人,就都知道这么一个家庭建立了。有这么令人振奋的事发生,还有什么能比大吃一顿来庆祝,更能振奋人心呢?也许份子的前身,就是每个参加宴会的人自己带来的食物吧?或许为了显示氏族力量,就有了人越多车越多越好的接亲环节,就有了阻挡接亲的娘家人。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练,在“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的手下,这样一个欢庆的时刻,众所周知,也变成了等价交换的集会。第一次,族群得到了延续,还可以大吃一顿,两份喜悦相互重叠,这双重的喜悦又带来了更多更多的喜悦,本应已经得到了梦幻一般的幸福时光,然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有人说,最会做生意的是犹太人,这话我并不能反驳,因为我并不是犹太人,也不了解他们,也不觉得他们在中世纪的欧洲除了做生意还能做啥。但是我是“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我可以说,这样的一群人,绝对是这颗星球上,能把任何一件事,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变成一个交易的人。我们的骨子里,都刻满了两个字,不是周先生说的吃人,而是“交易”。

    种地纳粮是交易,迎闯王不纳粮也是交易;读书育人是交易,寒暄行礼也是交易。周天子分封诸侯是交易,炎黄战蚩尤也是交易,三皇五帝哪个不是交易?

    一定要问我是不是说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交易?我想说是的,我现在就可以很明确地表明这一点。但至于要不要批判传统文化,还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去考虑,当然国际研究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感觉我还是要学习一个,我是不会说传统文化已经烂透啦,不会把传统文化批判一番,不会搞个大新闻。那些反思批判的人啊,还是naiv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文盲和传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oh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