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有个发小,是我同事的儿子。两个人相差一岁,同事的儿子大我儿子一岁。后来,两个人又读同一所幼儿园,她儿子很高,相对我儿子也不会那么害羞。两个天天在一起的人难免会被比较,就连我自己也在心里暗暗较劲着。又因为和同事很有交流,我开始产生了一种自卑感,为了我儿子。
他儿子因为个子比较高,在幼儿园的时候被选去当主持人。读小学后,两个孩子没在同一个学校,也不是同一个年段的。但是内心用免不了比较,我明显感觉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从一年级开始,同事的儿子就开始表现出学霸体质。在班里都是排名前几名,时不时有奖项,写字漂亮,画画好……
而儿子一年级还算可以,但排不上名次,也不是很稳定。到了二年级,直接滑铁卢,个子不高也成了我心中隐隐的痛。每当有人说他不够好时我就会对他火冒三丈。但是,从理性来说,身高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是人中龙凤,但我也想过,他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没有天资还不肯付出多一些的努力。我自己曾经也不过是个学渣,内心是希望孩子能够逆袭。让人们对我刮目相看,孩子天生是要发展的,我却试图改变他,希望他能不一样。
其实,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可以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他们一些提示一些指引,但是我们并不能帮他们过他们的人生。因为孩子还小,我们就以为自己有塑造他们的能力。其实大错特错,很多时候即使揠苗助长了,改孩子自己走的弯路,成年后他还是会走。
今天看了一部影片,讲得是一个自闭症小孩的故事。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她的妈妈没有放弃她,想方设法给她联系学校。妈妈给了她无限的支持,最终这个自闭症孩子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读了博士。但是她仍然有自闭症。
很多时候,我们是与自己的缺点和解,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