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父亲节。
我在某群里“应景”地分享了一篇短文,就有群友A问:大家今天都在过节吗?
我笑道:好像是。
她却难过地说:唉!像我啥节过得都没意义……
问她为啥,答:因为我爸妈重男轻女思想太严重,到现在还是就儿子重要,我心里很不平衡,所以我很不开心。
原来如此!
2
正沉浸在她的难过中,只见另外两位群友先后劝她:
B:我爸也重男轻女,但他就有我一个,被迫爱我那么多年,我娘都会吃醋说不是喜欢儿子嘛!想开点,父母之爱是最悠久无私的,只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A答: 我也老这样宽慰自己,养育之恩大如天,可是每次他们做出来的事情总让我无法接受……
B: 也许他们确实会有这样的流露,但我想他们还是希望你好,想想他们养育之恩胜过天的份上原谅他们暂时的目光短小,如果你不放弃爱他们,他们终会被你感化的,未来他们的转变会让你惊喜,这样想想会让你带着美好前行,会越来越好的……所以放心好了,他们会爱你的,给他们点时间。
C也劝道:始终都是爱自己的爸,好好珍惜。
A给她们的回复是:我会努力爱他们的。
我清楚,B和C都是心地善良之人,非常真诚地想帮A,她们也是基于自己的经历,甚至还有丧父后的悔痛,希望A不仅能与父母和解,而且相亲相爱,这样也会减轻自己的痛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某一天只能过“没有父亲的父亲节”,将会追悔莫及!
我也非常认可:任何事情从任何角度,都有解决之道。既然父母没能给到我们,那就从自己出发,去爱他们吧!
但我更清楚的是:这好难啊!此时此刻,恐怕在A的心里,“我会努力爱他们的”是一句多么苍白无奈的安慰和自我催眠!这么多年的痛苦,怎么可能说努力就努力来的,何况关乎那么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亲子之爱?!
3
“百善孝为先”。
“孝”是儒家文化的根脉所在。所以,在西方引入的诸多“洋节”里,母亲节和父亲节尤能触动国人的集体潜意识。
比如昨天,打开网络,铺天盖地都是“父爱如山”的话语,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女人祝福孩子的爸爸节日快乐;而中年人的朋友圈,更多的是对自己或年迈父亲的祝福和感恩,或对已逝父亲的缅怀与追思。
在这样一个重视“孝”的国度里,在如此温馨又厚重的氛围下,若有人胆敢公然说自己不爱父母,甚至不能原谅父母,当然是大逆不道!若还有人怨恨父母,那更要遭人唾弃!有一次,一位网友指责李雪,大意是:你妈都自杀这么久了,你还无法原谅她,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将她从棺材里翻出来鞭尸,怎么可以如此恶毒?!
我们之所以认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至少有两个因素:一是我们能真切地看感受到父母的爱;二是文化使然,或集体催眠。当100个人里,有99个人都在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那么,作为第100个人,就很容易被催眠。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真的这么认为。正因如此,在巨大的道德舆论压力下,有些人即使不这么认为,也很少敢于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4
可是,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感受无法欺骗自己。有时候,父母就是不爱我们,就是看不见我们。就像A,都已为人母这么多年,作为一个真实、鲜活的个体,她生命中的第一对重要他人——父母却对她女性的身份一直视而不见,至今耿耿于怀。
就像自从有了孩子,我们也常常清晰地感受到: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爱是真切的。但也有一些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感到焦虑、烦躁或身心俱疲时,我们的确想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或者忍不住冲孩子发火,或者用一大堆昂贵的玩具替代我们的陪伴去糊弄他们……每当这时,即使我们想给到孩子爱,但就没有能力——这也不是爱啊!对于这一点,作为父母,我们自己心知肚明。而幼小的孩子,心里更如同明镜一般。同样,回到三十四年前,父母和我们自己也这样啊!
5
真正成熟的爱,向来都是:我尊重你、接纳你本来的样子,愿意让你以你自己的方式,过你想要的生活。
水满自溢,爱也一样。
一个从小就被充分尊重和接纳的孩子,爱的罐子常常都是满的。而一旦满了,自然会向外溢。
所以,从小得到父母真爱的孩子,因为体验到被爱的滋味,自然也会将爱的感觉流向周围。父母是离他最近的人,又是最先给予他爱的人,所以自然也会得到来自孩子最美好、最纯净的爱,这是“孝”的基础。所谓“父慈子孝”,这“孝”的根源就来自于“慈”的活水。
一旦我们体会到的是父母的非爱,却以社会公认的道德尺码衡量自己,屏蔽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认为无论怎样“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呢,所以无论如何都要爱父母时,就会产生身心的不一致。就像A说,“我会努力爱他们的”,这种“努力”就是一种拧巴的状态。越想让自己努力去爱,潜意识越是与之对抗:“我受了这么多委屈,凭什么要对你们好!”
6
有一天,我在文静老师面前痛哭了很久。等我的情绪平稳下来,她说:你要承认,你心里就是有一个不能接纳你的内在父亲。那一刻,我无比震惊!
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来,虽然我已经接受了真实的父亲,但仍然无法接纳那个早已内化到心中的内在父亲,所以一直都在跟自己较劲儿——一定要让一个温暖的内在父母来取代“他”——这个改造过程让我痛苦不堪。每当我不能接纳自己,或者强烈地需要别人认可和肯定时,我知道“他”又出来了。于是,我无比懊恼: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怎么还没法摆脱这一切呢?!
但就在那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无论我是否承认,“他”早已存在,而且在我心里住了这么多年——这是真相,是事实。然后,我的心就静了下来,对抗的力量消失了。
我终于体会到:只有承认事实,不跟事实较劲,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看见不是为了改变,可一旦真正看见,改变就已经发生了。
7
生而为人,准许为人。
在与父母和解的道路上,承认父母就是不能如我所愿地爱我们,承认自己目前无法接纳他们,就是将父母和自己同时从神坛上解救下来。这个承认事实和真相的过程,会让我们获得真正的轻松与自由。
当我们承认了这些事实,也就能真实地看到:我们也会像父母那样无法百分百去爱孩子,甚至做出与父母一样的伤害行为——这是对父母真正的感同身受。这种感同身受,不仅仅基于他们爱我们的事实,也基于他们对我们爱而不能的事实,因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接纳。
我们会发现:在这世上,用道德评判或许能分出所谓自私与无私的人,但若从爱的角度出发,就只有“缺爱”和“不缺爱”的人。我们之所以这样对待孩子,是因为我们内心对爱的匮乏——我们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也一样啊!
如此,我们会逐渐清晰:既然父母也是“受害者”之一,那就让我们作为轮回的掐断者吧!“家庭代代相传的模式,有我来跳出,来打破,当那个阻断不幸福的个体。”
在痛苦中,我们不再向外张望,而是安住于内,反求诸己,愿意为自己负百分百的责任,从自己做功课,滋养自己,爱自己。
当我们真正看见和接纳了自己,与父母“和解”便水到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