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名义上教育孩子,其实把孩子当成了抚平自己内心不安全感的工具。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获得一丝可以确定的东西,以此给自己提供劣质的安全感。
1
这届父母好像总有很多担心,父母的控制欲为什么总是那么强?为什么孩子总是体会不了父母的苦心?
可能跟大部分人或者大部分父母所想的完全相反,父母对孩子不听话或学习不努力所产生的愤怒与生气,并非来自父爱、母爱,或者对孩子的关爱,更多是来自自己的不安全感。
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而引发的恐惧感,然后演变成愤怒,去管教孩子。
我们也是这么被管教大的。
任何事情任何话,都可以心平气和的说,为什么会愤怒呢。因为不想讲道理,愤怒更直接,也更有效(小时候从大人那里学来的),是一种胁迫,胁迫对方屈服。
我们的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愤怒有一种偏好,嗓门大就是正确的。哪怕是错的,理直气壮的样子也让人以为他才是对的。
更关键的一点,绝大部分孩子是没有经济来源的,经济不独立时人是一种依附状态,很难有真正的勇气。
人都有不安全感,而大部分的父母也都是普通人,对于超出自己掌控的事,也会有恐惧感。对不确定性也会恐惧,但是其他事父母无力改变,职场、婚姻、生活、社交等等等等。
只能死抓住孩子,对他倾注所有的注意力,但凡孩子做了一点预期之外的事,尤其是好像跟所谓的“坏”事沾边的事,就是引发父母内心的不安全感,并做出一系列的负面联想。
会不会学坏啊,会不会影响学习啊,会不会考不上大学啊,那完了,找不到好工作,这社会找个工作这么难。
学个专业行不行呀,不好找工作啊。最好找个铁饭碗,稳定点。
每一个灵魂都是自由且独立的,何况是孩子,天赐的礼物,而且尚未被社会生活摧残过。
存在着不加偏见的感知力,比大部分的成年人要更理性更敏感,看到的东西也更真实。
成年人被生活摧残之后,会不再相信那些简单的美好。经常会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些“都是为你好”的话。
这纯属扯淡。
当一个人(不论他是谁)说“我这都是为你好的时候”,基本可以判定他是为了自己好。伴侣、父母、老板、朋友,一个人一旦张嘴说了这句话,那就是同一路货色。
他并没有看到对方想要的是什么,而只在乎对方有没有按他脑袋里预想的方案行事。
并没有倾听,也没有共情和同理心,有的只是自己。
(14岁女孩留下三页长的遗书:中国人爱说小孩疯掉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可明明是家长把成绩看得太重)
孩子都是最聪明的,那双看人和事的眼睛不加偏见。当你的出发点是为自己,他能察觉到你的欺骗,并提出抗议,虽然大多时候或者被好言相劝,或者被打压给抹杀了。
因为经济不独立,当他经济独立会立刻与父母决裂。
父母可能会觉得很冤枉,明明全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啊,他还小,他不知道。社会如何如何,生活如何如何。
典型的成年人的傲慢,先是抹杀掉了孩子对于这世界的属于自己的感知,然后将自己并不成功的生活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
从生物本能上来说,担心孩子误入歧途而在未来无法获得收入,没法养活自己。虽然现在大部分人的物质富裕程度以及社会越发完善的养老机制,已经完全不用担心这件事,但是这份习惯性的恐惧还在。来自代代相传。
从心理上来说,让孩子严丝合缝的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是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现实世界有太多不确定性的东西,自己无法掌控,讨厌的老板,恶心的同事,生活中总有人挖坑,以及自己内心的空虚和缺失。
人天生的害怕不确定性,因为那意味着可能会受伤、背叛。人类对这些感觉深痛恶觉。
但生活中还有一个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孩子(孩子因为依附属性而不具备真正的勇气,往往只能屈服于控制)。
很多人名义上教育孩子,其实把孩子当成了抚平自己内心不安全感的工具。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获得一丝可以确定的东西,以此给自己提供劣质的安全感。
孩子反抗父母的管教,本质上就是察觉到了父母其实是自己的不安全感爆发了,但是他们却打着父爱母爱的名义道德绑架。他们能察觉到大概的意思,但形容不上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真的纯粹是扯谎。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在社会生活中丧失了没有任何偏见的觉察
父母在为孩子考虑的时候,是用脑子在思考,而不是用心去觉察
自己的孩子此时此刻是什么状态,什么心情,他想要什么,他有什么烦恼
而只是傲慢的觉得,学生能有什么烦恼,成年人(我)才是最累的,学生都是无忧无虑的(但时代早变了,而且就算无忧无虑,家长施加给孩子的必须做精英、PUA和压力也足以压垮一个心智并不成熟的人了)。并没有去代入角色去觉察。
上一代父母虽然也不成熟,但是那时生存焦虑没这么大。我们本就有着种种的问题,刚好遇到了生存焦虑最大的时代,就这届孩子很难,崩溃的、自杀的也越来越多。
短时间内这个情况只会愈演愈烈,人生有时真的挺无奈的。
大部分人都是没长大的孩子。心智并不成熟。
大部分的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是这般将他们养大的。
他们便也这么将自己的孩子养大。世代轮回,像诅咒一般。
唯一不同的是,社会的内卷蔓延到学校。生存焦虑裹挟着每一个人,被生存焦虑折磨的神经敏感的父母,很容易,或者也没办法,难免会把这份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5400万,现在好像每一个人身边都能找到一两个抑郁症。小时候被管得太多,内心缺失的年轻人,靠精神类药物和安眠药才能生活的年轻人,那就茫茫多了。
长大之后遇到的所有不幸,基本都可以从小时候找到蛛丝马迹。基本都跟小时候父母错误的教育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不安全感,爱与尊重的缺乏,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内在的缺失会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学校还不显,进入社会不再和风细雨,一切缺失、虚弱和不安,都会显得相当的清楚明晰,让你晚上头脑风暴,睡不着觉。
而这一切,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
很多父母的催婚就很无厘头,导致孩子结不了婚的,正是他们自己,他们在小孩子小时候那些错误的或缺乏的教育。现在居然还好意思催婚……(催婚其实也是丧失觉察,而抱持着“这都是为了你好”这种想法)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王尔德)
所以父爱母爱有时候挺讽刺的,很多人养大了孩子,自认为多么劳苦功高,还以为自己多无私多伟大。但其实也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勇气和那份永远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无畏。
(很温柔的人,但她选择了自杀。世间最恐怖的毒药是不相信自己会被爱了)
当今这个时代,如果父母能培养出一个长大之后,不用靠精神类药物就可以快乐,不用吃安眠药也能睡得很香的孩子,那他就是很成功的父母的了。
2
如果你的管教孩子都顺从,他成绩好,又听话,从不叛逆,你说什么他都听,你让做什么都做。家长眼里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里的好同学。简直时代楷模。
他会成为你的骄傲,当你跟同事、朋友谈起时会很自豪,其他人也免不得虚伪的羡慕两句,顺便抱怨下自己的孩子不听话。
但这个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会不开心,抑郁倾向是免不了了,更严重点就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基本都是小时候和青春期从不叛逆的孩子。
他们体谅父母的辛苦,压抑自己的天性,去给他们带来骄傲、快乐和安全感。哪怕是毁了自己。
这些人宁愿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他们是真正的天使。
珍惜孩子的那些叛逆和反抗吧,他在自救。
为人父母,就别老想着去教什么乖乖男乖乖女了,乖一直都不是一个褒义词。乖不仅违反天性,也会让小孩陷入到对夸奖和认同的追求中,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内心不安全、觉得自己不配,所以要讨好),长大之后要受很多苦。
3
那难道一点都不管教了,他无论干什么都随他?
当然不是,只是在管教或者立规矩时,试着去觉察一下,到底是真心为孩子好,还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发作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的,还是站在自己角度为自己考虑的。
如果是前者,孩子会接受的。没人能拒绝无条件的爱(这份爱也会在未来永远给他增益)。正常的、良性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引导,而不是批评、打压、攻击和说教。
如果是后者,他会反抗两句的,没人喜欢道德绑架。但后来也很有可能因为体谅父母的辛苦、或者扛不住父母的攻击而屈服。但总归不是什么良性的事。
不过最大概率发生的事应该是,当不安全感发作的时候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情不好的时候,刚好看到孩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父母就愤怒上头了,把什么觉察、引导啥玩意儿的全抛九霄云外了。然后被愤怒裹挟着去做一些批评,攻击,说教甚至pua,把自己的焦虑、不安、愤怒、不顺、辛苦一股脑全倾泻到孩子身上。还要怪孩子为什么就是不能体谅自己的苦心。
一般不是太愚昧的父母在事后也会有些后悔,因为就算心智早已经因为偏见太多看不到真相了,但人性之中的灵性也还是有点的,没有完全抹掉,这份真情会赐予人一些比较良性的觉察。
只不过大部分人会一直重蹈覆辙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