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快速成长吧
读《儿童心理学》有感

读《儿童心理学》有感

作者: 海水淡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00:09 被阅读7次

    读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真是难啊,我把它看做是“天书”。

    第一小节看了好几遍,仍然不明白说什么?同化,顺化,这都是什么?婴儿的前十八个月叫做“感知——运动”时期。这时候是婴儿对世界最初的印象,大人通过与婴儿的互动,婴儿建立了最初的认知基础。想起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这个当妈的完全不知所措。那时候,只是单纯地抱着孩子,没有和孩子进行眼神对话的交流,也没有时常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脚,这都是很重要的亲子交流,是孩子对世界最初的感知。现在想起来,我错过了多么重要的关键时刻。

    “自发运动和反射,习得的习惯,再从习惯到智慧,是一种延绵不断的前进过程”。这又是什么?自发运动和反射是不同概念?婴儿刚出生时吸允的动作是自发的吗?还是一个本能反射?后来的翻身,坐起来,走路,这都是习得的动作。这些动作是前进过程?前进过程是上升过程?不是孤立的事实?

    “刺激的输入是通过一个结构的过滤,这个结构是由动作图式所组成。儿童的行为仓库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这些动作图示又进一步得到改变和充实。这个过滤或者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示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每个字都认识,可是具体到每个句子完全不知如何解释?刺激的输入是一个结构过滤?这个刺激的输入指的是什么?是大人的各种动作或者是大人与婴儿之间的交流,这是刺激婴儿的输入?结构的过滤又是什么?什么需要过滤?在人的养育过程中,有些动作行为需要被过滤掉?譬如吸手指,最初被当做是智慧象征,到了后面因为动作扩大,手指有了更多的活动范围,不再单一地以吸手指探索周围世界,这是顺应的过程吗?

    习得的习惯和智慧是不同的。习惯是指习得行为形成,是没有目的的。而智慧活动从动作开始就有明确目的,并寻求适当方法以达到目的。

    皮亚杰说的习惯和我们说的习惯有什么不同?皮亚杰说的习惯是一种没有目的性的动作,我们平时的习惯也是如此吗?我们说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动作是有目的,如果形成了便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是一种智慧了吗?似乎也不是。我们平时说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要想办法,这都是有目的。

    婴儿在还没有学会说话之前,是怎么通过动作达到自己目的?四岁半的他现在如果想要某个玩具,他会通过哭闹,或者和妈妈讲道理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婴儿期的他是怎么通过一系列动作达到目的呢?没有印象了。

    这一章内容还没读明白,读的时候多是想想停停,还会走神,或者是读过去了,但是脑海里竟然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对于这本书怎么啃读还得想办法。用最笨的方法:做笔记,抄写,在阅读时要开声朗读起来。试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儿童心理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u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