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自由与工

作者: 关山文客 | 来源:发表于2023-08-16 13:37 被阅读0次

  散文是自由散漫的文字,散漫中透着潇洒自然,但也有工于技巧的一面。

  苏轼曰:“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周作人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如“家常絮语”(胡梦华语),是一种自然简单的“美文”。他在《燕知草》的跋中谈到小品文的特点时说:“不专说理叙事而以抒情分子为主的,有人称他为絮语过的那种散文上,我想必须有涩味和简单味,这才耐读,所以他的文词还得变化一点。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语化、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散文的“穷而后工”,也许是自由而后工吧。

  散文是“有时不能自已而作”(苏轼语)。苏轼还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南行前集.叙》)他还在《春渚纪闻》中把这种境界称为“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并说这是人生之“快意事”。

  张耒在《贺方回乐府.序》中说,文章之工,还得回归到“自然”与“性情”。他说:“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性情之至道也。”

  萧纲在《诫当阳公大心书》中有一句名句:“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这里的“放荡”是自由的意思,即不受成规约束,自由而后工。

  此为读书笔记,以加深记忆与理解也?

  

            2023年8月1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的自由与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wk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