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自己就快要成为“性本善论”信奉者的一员了。毕竟作为乐观主义者,确实很难在客观公正的视角待上太长的时间。

早上一觉醒来,顺手抓过手机,正好看到了好友昨晚发来的消息:
“ 今天太令我感动了。”
“ 我跟她约会结束送她到家门口,刚刚好也过了0点我生日到了,然后她说她要丢垃圾一个人下去怕,叫我门口等她一下。过了一会接着直接拿蛋糕出来给我,祝我生日快乐!”
“真的给我惊喜了。”
老实说,我的意识里从来是不会有“秀恩爱”或者“撒狗粮”这一类内容的,更多的就是替对方高兴吧,由衷的那种。我觉着这也确实是好友他用心和努力过后应得的结果,美好的收获就是对他付出的最大肯定。但同时我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开心程度却有一些过分的异常,该怎么说呢……毫不夸张的讲,也许就是不亚于我这位好友的那种欣喜吧。
所以问题就来了,人家的幸福,碍着我什么事?怎么就也和人家一样的开心了呢??我便借着这个疑问在床上打了个滚,望着天花板开始思考了一番这个问题。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当谈到幸福话题的时候,哲人说:幸福就是贡献感。这就是幸福的定义。
这也便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提出的:解决幸福感的问题,只需要“建立共同体感觉”即可。书中给出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做到“自我接纳”。
第二步,做到“他者信赖”。
第三步,做到“他者贡献”。
我的心态看着更像是其中的“他者贡献”。
在好友他俩未成为一对儿之前,我倒也出谋献策过几回,算是小小当了一回“参与者”,另外便是赌场效应的因素了。随着不断投入时间与精力的积累,愈加难以抽身,我便深陷其中总奢望收获一些什么再离开这“赌局”。
这种收获也许就是希望看到他们终成眷属的那一幕吧,证明了自己的帮助(贡献)是有着价值的同时也间接证明了自己所存在的价值。
是啊,人活着还真是挺累的。不仅要证明给自己看,还要别人帮着给一起证明。

“ 他者贡献 ”是为了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我们应当思考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只要能产生“ 我对他人有用 ”这种主观上的贡献感,也就有了幸福感。
简单来说,就是从心理学上解释了 助人为乐。
这虽然可以解释我们为何在成功的帮助别人之后同样也能收获到喜悦之情,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我却可以拥有几近等同于受助者的幸福感。
经过一番思考后,猜想到这或许要牵扯到每个人的用心程度以及对捕捉快乐的敏感程度了。

用心(投入)程度:
我不太知道开心这件事是否也能像疼痛一样可以划分等级,比如
微微一笑,开怀大笑,喜极而泣等等……
但我很明确在对待帮助别人这件事情上,用心程度是可以衡量的。对一件事究竟投入了多少是可以扪心自问的。
举个例子:某天当你弯腰去捡拾马路上掉落的一个钱包,正当起身的刹那还未有时间足够你思考之时,失主便找了上来:“谢谢啊!刚才要不是在那边看到你弯下身子我都差点没看见自己的钱包丢了。”此时最多你也就从迷茫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说道没关系。
这个时候客观上“做好事”的所有条件都已经达成了,甚至好的结局都已经浮现。只是还来不及经由大脑作出反应的后果便是少了一点主观意愿,收获的喜悦感与幸福感自然就不那么充分了。
再举个例子:某一天你走在路上,这时迎面而来一位老大娘,手当提重物,踉踉跄跄。你玩着手机无意多心,便下意识的瞄了一眼走过了她的身旁。就在擦肩而过的时候,她喊住了你:“小伙子,你可以帮帮大娘吗?”回过神的你,立马调整好心理,面露微笑的一口答应下来,顺手接过她手上的重物,朝着大娘家走去了……
到家后的你自然有资格沉浸在崇拜自己的喜悦里,毕竟帮助陌生人这件事放在现在能实现的机会确实并不多,没有人能够质疑你的“出于好心”。你可以吹嘘,可以小骄傲,可以沾沾自喜,但是在这些的背后只要你愿意静下心,花上点时间重新思索一番后,也许会感到些许的尴尬和说不上来的迷离。
但这种无以言表的感受也都不痛不痒,无需过多在意,助人后的小确幸绝对是不容置疑。
直到有一天,走在马路上的你再次碰见了一位步履蹒跚依旧是手提重物的老人家。此时你二话不说就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而你的真诚与善意也换来了老人家的安全感。最后她获得了一位好心人的护送回家,你收获到了属于你助人为乐应得的幸福感。但这一次的幸福感,更像是拨云见日般,驱散了那些曾经说不上来困惑。是明亮纯净的幸福。
这些也许就算是一个人帮助别人时用心程度不同的例子吧。经过的思考越多,自己的主观意愿越强烈,最后体验到的幸福自然而然就越深刻。这是因为你不再把自己置于旁观者的角色了,取而代之的是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感可以很好的牵引着你投身其中,并尽可能的以设身处地的思考模式去为另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贡献上自己的力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