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夏日是绚丽而浪漫的。
火热的阳光毫不吝惜地将热度铺满大地,繁茂的树木与错落的楼宇在泛着暖光的地上遮挡出摇曳的影子。
七月,几场大雨过后,巴掌大的苏子叶在热烈的夏风中欢快地向行人招手。
昭示着属于苏叶糕的“食”期即将降临。

东北的夏日,是属于苏子叶的;辽宁的夏日,是属于苏叶糕的。
苏叶糕是满族名吃,传说在努尔哈赤时代之前便有了苏叶糕的存在。
那时候,满族人在秋日要备上分量足足的高粱与糯米,待来年苏子叶成熟之际,蒸出夏日美食——苏叶糕。

如今,人们不再需要存储糯米并细细磨粉了,大大小小的超市中总有一袋适合自己的糯米粉。
因此,蒸一份苏叶糕便从摘叶开始了。
在一簇簇茂密的苏子叶中挑选出最适合的叶子。

采摘时一般选大一点的叶片,连叶带柄一并采下,长度最好不小于5厘米,方能盛住里面的馅料。
摘好叶,便开始清洗食材,一瓢盈盈的清水拂去食材身上的尘埃,直至食材散发出本身的光泽。
苏叶糕以红豆为馅,粒粒饱满的红豆辅以清水,用小火细细熬上一小时,直至酥烂。

出锅前,以红豆与白糖2:1的比例撒入白糖,就着红豆烫烫的热度均匀地搅拌按压着。
雪白的糖粉渐渐融入暗红色的豆泥中,清新鲜甜的豆香霎时间填满室内,萦绕在鼻尖久久不去。
将糯米粉和成白嫩嫩的面团,再用手按压成窝窝头状,将软糯的豆泥实实地填入。

压实收口,再用苏子叶紧紧裹住,糯米与苏子叶就此相遇。
将其错落地摆在蒸屉上,小火慢蒸10分钟,火热的温度包裹着苏叶糕。
叶香、米香与豆香不断碰撞与交融,终成苏叶糕。
刚出锅的苏叶糕黏糯香甜,绿叶白糕相得益彰,一口下去,口中满是叶香。

紧接着,醇厚的米香与甜糯的豆香慢慢在口中融化,随之而来的是心中溢满的幸福感。
小小的食材,三季的默默等待,10分钟的热烈相守,终成永恒的美味。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