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去他妈的贫困

去他妈的贫困

作者: 小果的波澜壮阔 | 来源:发表于2017-03-18 00:09 被阅读9次

    微信公众号:小果的波澜壮阔

    去他妈的贫困

    谈钱伤感情?我呸,现在这个社会不谈钱才伤感情好吗。 最近有没有发现关于“有钱和贫穷”的话题霸占了微博、知乎、朋友圈。 莎士比亚爷爷曾经说过“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连莎老爷子这么有思想的人也免不了放大金钱的价值。更何况我等吃瓜少年。 谁都不想跟“贫穷”沾上一点边,它就是害人精,小婊砸,给人造成的影响绝对是一生的。

    1、

    我老婆大姨家的表哥,从小就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度过。 上初中以前都是穿别人家孩子剩下的;兄妹三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上学,前面大梁坐着妹妹,后面车座载着弟弟;一年当中只有在年三十晚上才能吃上一顿肉饺子。 初二全校足球比赛,因为买不起球鞋就穿着家里做的布鞋上场了,踢了没10分钟鞋面就和鞋底分家,同学们就如同看小丑表演一样哄堂大笑。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么大,第一次感受到了贫穷带来的灾难。 他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真他妈的穷怕了。 发奋读书,付出别人百倍的努力。考入县第一高中,三年后又以超过当地一本线52分的成绩考入了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不错的传媒公司,负责影视节目策划。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从小锻炼的不怕吃苦的能力,算上奖金和一些培训一年大概有三十万左右的收入。 虽然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但小时候长期贫困的经历造成了他“自卑、不自信、遇事紧张”的心理障碍。每每遇到大的项目需要他leadship,就会出现失眠、胆怯的状况。跟同事约着去打球,确定路线之后,朋友说,你打个车就可以了。他总是说,好。但是每次都早出发半个小时去坐公交。跟朋友在咖啡厅聊天,只点“美式咖啡”,不是因为有特殊品味,它最便宜。全公司去美国休假,大家都忍不住买买买,而他看到心动的物件先是对比,然后各种网站查询价格,纠结来纠结去还是“不买了,暂时不需要”。 他说,我内心深处时不时会冒出那场球赛的场景,太无地自容;最近几年都不怎么吃饺子,因为一看到就会想起小时后年三十包饺子的画面,太伤感。 他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心理障碍会影响以后职业的发展,尝试不同的方法去改变,但效果甚微。 知乎上有网友说,贫穷就像是一种如影随形的病,一辈子也摆脱不了。

    2、

    我公司同事小A(暂且用这个代替,因为这孙子的名字太特殊)就属于跟表哥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小A北京人,90后,花钱买东西从来不看价,只看心情和需求程度,我们开玩笑说没准哪天丫需要个飞机都得去买。 一副近视眼镜21000; 爬山手套4500; 改装一次车20几万… 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纨绔子弟。做事不张扬,工作上交给他的活都会按照事前Timeline完成,并且还得说是完成的很优秀。 我问他,你从小就没体会过拮据的滋味吧? 他说,没有。小时候爸妈就告诉他需要什么跟我们说,合理的我们肯定满足。 小学三年级,家里就买了电脑,他在各种聊天室跟人胡侃; 上到六年级,已经会网购了,过年在网上买了一套茶具给爸爸,老爹感动的掉眼泪; 上高一以前,他就去过10多个国家,为旅游还报各种培训班学习英语; 大学在上海,一个月的零花钱就有五位数,他自学炒股和做校园代理,四年大学居然还挣了十五六万。 小A浑身都散发出自信、果断的气质。虽然按照收入来说,小A还是比不过表哥,但是不同的环境让这两个人产生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3、

    我曾经看过华盛顿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说明,贫穷的成长环境会改变大脑的连接。他们研究了数百名孩子的大脑扫描发现,贫穷家庭孩子大脑关键结构的连接和非贫穷家庭孩子的不同。尤其是在海马回区域——一个控制学习、记忆和处理压力的脑区,以及杏仁核——一个与压力和情绪相关的脑区。 贫穷家庭的孩子这两个脑区与其他脑区的连接方式比非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弱。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孩子入学前的生活状况越贫穷,他们越有可能在入学后患上抑郁症。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表哥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他的人生观依然非常自卑,因为觉得自己无法摆脱贫困带来的阴影。当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增加的时候,就很容易发展出心理障碍,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小A则不同,在他的生活中就没有“自卑、懦弱、贫穷”这些标签,就很好的规避了其带来的风险,生活的风生水起。 哎,假如你不幸的被“穷”附体,可千万要记住阿Q精神的一句话“老子早晚有一天要摆脱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去他妈的贫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ay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