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
一、背景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开创者。生物学博士、哲学博士。大学期间对哲学、心理生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教授、院长、日内瓦国际教育署局长。心理学上除了弗洛伊德之外的另一位巨人。获得心理学界最高奖“爱德华·桑代克奖”。
二、师承
其父亲亚瑟·皮亚杰(纳沙特尔大学历史与文学教授),其教父科努特(对哲学颇有研究)。
读弗洛伊德的书,听荣格、皮龙(法国生理学家)讲课,西蒙的助手。
三、对手
反对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在心理学上、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
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Karl Bühler)的早期观点;
3、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四、代表作
1923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1924 Judgment and reasoning in the child《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1926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he World《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
1927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1932 The Moral Judgment of the Child《儿童的道德判断》书号:2275.3
1936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 《儿童的智力的起源》ISBN-7-5041-0276-8/G.246
1945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1945 Child's conception of number《儿童符号的形成》
1947 Intelligence and affectivity《智慧心理学》
1953 Growth of logical thinking《逻辑学与心理学》
1955 《从儿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发展》
1959 《儿童逻辑的早期形成》
1970 《发生认识论》
1971 《结构主义》
1974《生命的适应与智慧心理学》
1971 《意识的掌握:幼儿的动作与观念》
1974 《成功与理解》
1976 《行为,发展的动力》
五、核心观点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1 心理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
皮亚杰认为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
儿童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同化: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
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但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儿童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 感知运动阶段(0—2)
靠动作和感知觉思维适应外部环境。特征:
(1)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客体永久性
(3)延迟模仿的产生
(4)解决问题能力开始得到发展
2 前运算阶段(2—7)
认知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特征:
(1)自我中心
(2)思维不守恒
(3)思维不可逆
(4)泛灵论
(5)集体独白
(6)早期的信号功能(符号学习)
(7)不能推断事实(不能通过表面现象推断事实本质)
(8)不合逻辑的推理(传导推理)
(9)思维刻板化
(10)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3 具体运算阶段(7—12)
逻辑思维运算要以具体事物为支撑。
(1)去自我中心
(2)思维守恒
(3)思维可逆
(4)分类
(5)序列化(排列)
4 形式运算阶段(12—成人)
获得抽象逻辑思维运算。
(1)抽象逻辑思维
(2)命题之间的关系
(3)假设——演绎推理
(4)类比推理
(5)可逆与补偿
(6)反思能力
(7)思维的灵活性
(8)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1 成熟
2 练习与经验
3 社会性经验
4 平衡(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四)游戏理论
1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认知发展的手段。
2 游戏也受到了认知发展的制约。
3 皮亚杰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三个阶段:
①机能游戏(感觉运动游戏)——婴儿期
②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幼儿期
③规则性游戏——童年期
(五)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 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
服从(7岁以前)
平等(10岁左右)
公道(13岁左右)
2 皮亚杰认为从他律到自律的关键年龄是10岁。(《发展心理学》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在三年级9岁左右。)
3 道德发展四阶段:
①前道德(1-2) ——感知运动阶段
②他律(2-8):自我中心2-5、权威5-8:(抵罪性惩罚 )——前运算阶段。
③自律(合作)(8-12):(报应性惩罚) ——具体运算阶段
④公正(>12):(公道,出于关心、同情心做出判断)。 ——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