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媒体
希望我这不是妄语------读《西藏生死书》之《一日一课》

希望我这不是妄语------读《西藏生死书》之《一日一课》

作者: 春耕部落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01:52 被阅读0次

    《一日一课》是《西藏生死书》的缩写版,它将原书中的精彩论述以一日一课的形式再次整理成365节课以供读者学习。说是缩写版,全文仍有20万字之巨。由于周末在家,忘记带回《西藏生死书》的全版书,所有,只能拿起它,权当预习。不料由于自己好读书但不求甚解的臭毛病,结果在2天内就粗读完了。

    即便知道自己水平拙劣,对全书的很多思想还是不能理解透彻,但是也自认为了解了一二。出于不吐不快和“好为人师”的毛病,还是想了一下试图写点小东西,与大家分享,同时也算是学习《西藏生死书》的初步心得。

    《西藏生死书》的作者是索甲仁波切(仁波切在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他是西藏宁玛派大圆满喇嘛。他于1947年出生于西藏,由蒋扬钦哲仁波切(Jamyang Khyentse Chokyi Lodro)养育长大。他的导师蒋扬钦哲仁波切被称为20世纪西藏极杰出及教证俱备之完美上师。

    如果《一日一课》的对《西藏生死书》的概括和提取是全面的,那么,在我看来,《一日一课》和它的原著《西藏生死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人是有来生的。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结论。因为有来生,所以,我们现在的所思、所想、所为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生此世,应该着眼于未来的千万世。未来的来世是什么样子,取决于现在现世人的行为。相信了这一点后,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就不会只着眼于眼前,而会着眼于长远。佛教徒相信轮回,他们接受的轮回观念,主要是以意识的连续为基础。没有持续不断的轮回,心和意识的连续就不会存在。因为人是有来世的,所以,这种长远的生命观会给人带来宁静。

    第二,每个人都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每个人身上都证悟的种子,人们在这个世界的存在的最终目标是证悟。要达到证悟,就要充分认识到无常是这个世界最为本质的规律。由于执着所产生的自爱和自执是人们一切问题的根源,是一切痛苦和冷漠无情的根源。由于世界都只是实相,却不是真正的存在,所以执着于追求实相的真相和解释真相其实是一种误区。要证悟,就需要通过在世时的不断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上师们的指引,需要放下执着,需要禅定、需要超越禅定,需要舍弃现有不正确的怀疑。

    第三,慈悲心是治疗他人和治疗自己的重要法门。对他人持有慈悲心并付诸行动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同时发慈悲的人也实现了精神的进化。按照书中的说法,慈悲的力量广大无边。

    第四,死亡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濒死时的状态对来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纵使是佛陀也会死。在藏传佛教中,按照生命的四个阶段: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和转世来划分,人们会经历四种中阴,它们分别是自然中阴、痛苦中阴、光明中阴和业力中阴。通过在今生不断的修行或者在临终前上师的引导,濒死人可以在死亡来临之际不畏惧死亡,通过顺利的度过中阴的各个阶段而赢得较好的来生。得到证悟的修行者可以跳出轮回的苦难,来世成为世间被人尊称的菩萨。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着我们,就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样死亡的人,就学会了怎样不做奴隶。

    第五,介绍了藏传佛教修行的一些法门。这些法门包括但不仅包括把心和咒结合在一起修行、在自然中进行追求禅定、寻找上师的帮助、始终对佛法抱有虔诚心、敬畏心等等。自己的心性和佛陀、上师的智慧心融合在一起,修行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无论修行什么法门,都不要有“购物心态”,不要从一位上师到另外一位上师,从一种教法到另一种教法,到处选购,不肯持续或诚心一意地选修任何一种法门。都无论哪种法门,发展善心,希望他人能找到永恒的快乐都是法门的核心要义。苦难是人们思索和通向证悟的促进剂,它可以让人们产生同领心,产生慈悲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希望我这不是妄语------读《西藏生死书》之《一日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dz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