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老师是我读书时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也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从教一生,桃李满天下。老师曾经写了一系列文章教授学生写文章,最近有幸读到,读后深受启发,仿佛遇到沧海遗珠。这样的文章不应该被埋没!近来预计不定期进行一些分享,以期利益更多的写作爱好者。
【动笔之前先准备(之一)】
写作犹如厨师备料,用什么样的食材、佐料,做多么大的份额,甚至连烧多么长的火候,都得事先胸中有数。
素材就是作者的食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选不好食材,任你厨师的厨艺再高超,也难以获得食客的首肯。
据说山药蛋派的鼻祖赵树理写作准备是在床上做的。写作前,他常常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天花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在琢磨什么。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写作准备是在马上。每天清晨,他骑马游走在自己庄园的土地上,一旦构思成熟,就立刻滚鞍下马,趴在地下写起来。据说最多的时候,一早晨可写两万多单词!
准备工作有很多,平时的阅读、观察、思考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准备。喜欢写作的人都习惯随身带一个笔记本,看到什么或者想到什么,就随手记下来。有些东西记的时候未必能够马上派上用场,但这种准备确实有益无害的。比如我年青的时候笔记本就不离身。那时《太原铁道报》给每个通讯员都发“采访本”,我的这个小本儿白天揣兜里,夜晚压枕下,有时甚至晚上做了一个稀罕的梦,也能赶快爬起来记下它。我有的小说中的情节就是曾经梦见的。
不过,我这里说的写作前的准备,可真是“写作”前的准备。写作前,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想清楚:文章的主题,框架结构和语体选择三项。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意义、价值得靠主题来体现。框架结构是文章的骨骼,文章能不能完完整整“立”起来,关键就看框架结构如何。那么语体是什么呢?语体是血肉。文章能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喜欢看,那就得靠语体了。
好多同学不重视准备工作,一来老师限定的时间短,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二来觉得自己的大脑似乎和水龙头一样,写作时只要把水龙头一拧,水自然就会流出来。
殊不知这样信马由缰的写下去,会造成文章没有中心,框架结构歪歪斜斜,语体使用不伦不类的毛病。
我有一个学生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就比较好,有一次期末考试,我正监他们那场考。距离结束铃声只有四十多分钟的时候,她还一字未写。我很为她着急,几次用目光暗示他,他视而不见,依然不紧不慢地坐在座位上啜水。离下课只有二十多分钟的时候,他握笔疾书,在下课铃声中搁下了手中的笔。我感觉他似乎没有写完,由于考卷要密封,我就在收卷时,刻意地看了看他文章的题目,准备阅卷时留留心。
阅卷时,阅卷老师拿过他的那份考卷,让我看看可不可以给满分,我一看题目正是他的那篇文章。仔细读后,我高兴的拍板说:“就记满分”!
这个学生的准备时间和写作时间几乎各占了一半,可正应了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话。来做好了准备工作,文章就能写好!准备的确是不应该忽视的一件事,与其漫无目的地瞎写一通,还不如多想想写准了,即使字数不足,但起码能要把交代读者的事情,交代清楚,要告诉读者的道理,告诉明白。
2015年1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