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练字&书法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四期《为》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四期《为》

作者: 培风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0-09-26 21:22 被阅读0次

关键词: 范字, 书法字辨识,“为”字形态与文化,

先来认一下字。

金文-鸟虫篆

金文,鸟虫篆,楚王酓肯盘中的“为”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古代天子诸侯来说,国家大事就两项,祭祀与打仗,其余国家事务都是围绕这两项大事来进行。祀与戎必不可少的是各种青铜器。楚王酓肯盘大概也是为某次祭祀铸造的礼器。盘口铸有“楚王酓肯作为铸盘以共岁赏”12个字,现在读来,也如白话文一般易懂。字体为大篆中的虫鸟篆。

这种字体笔画蜿蜒盘曲,字形高贵华丽,变化莫测。盛行于当时的楚、吴、越等南方诸国,有很强的南方文化特色,是那个时代的美术字,是那个时代的奢华与浪漫。

小篆

小篆,清,吴昌硕《小戎诗册》中的“为”字

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艺术大师,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旧时代行将结束,传统将画上句号,新时代正慢慢开启。他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吗?

草书

草书,《唐人月仪帖》中的“为”字

《唐人月仪帖》是同辈间的书信礼仪的文本示范。不同月份不同相闻。先标寒暑,嘘寒问暖,就如同现代人见面没话找话时就聊个天气;次赞彼人,夸夸对方,人都喜欢别人夸赞自己,古今皆是如此;后自谦身,谦虚总是没错,真正的谦虚是对自我局限的敏锐洞察;略为书况,大略说说自己的近况。唠唠叨叨别人不爱听,也是一种失礼。

假如现代人想写一封古人那样的书信,就可以模仿甚至照抄月仪帖中的句子。比如现在正值农历七月,你给朋友写信就可以来这么几句:“夷则布气,暑运西流,遥想足下,动静顺宜。”

草书,宋代蔡襄《思咏帖》中的“为”字

这是蔡襄写给朋友的一封手札,其中有关于茶事活动的内容,“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宋时流行斗茶,比拼茶艺,相当于现在的体育赛事。高手王白被游闰比下去了,茶迷们当然要说道说道。沈括称蔡襄“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思咏帖中的这个“为”字点撇高扬,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草书,宋代米芾《吾友帖》中的“为”字

米芾个性乖张,喜穿唐服,跟现在喜欢cosplay是一样一样的。他又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人称”米颠”。米芾人虽乖张,字却不乖张,追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风言风语

为的繁体是“為”,更繁的繁體是“爲”。有些文字工具书的检字表,用的是“爲”,查“為”则查不到,这坑我掉过一次,白白耗费了时间。繁体汉字类似的坑还有,所以查字查不到时,就要考虑字的异写。

“为”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甲骨文中就有很多例字,殷周金文中更是常见。《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为”字的:“爪象形也,古文為,象两母猴相对形。”两猴,还是母的?啥意思?古人常语焉不详,让人不得要领,丈二和尚摸着头脑。因此我们不妨开开脑洞,趣想一回:为什么是两母猴相对而不是两公猴相对,因为公猴子大多有暴力倾向,两公猴相对只会打架,不得安生;两母猴相对,那场面就温情脉脉,风和日丽了。你为我梳毛,我为你挠痒,互相帮助,沟通交流。和为贵,与人为善,何乐而不为。

进化心理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罗宾·邓巴写过一本神作,《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就论述过梳毛、挠痒这类行为对人类语言的产生及进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古已有之”,看来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只用了个“两母猴相对”的“为”字,就把邓巴的问题搞清楚了。(此刻阿Q附体,很是得瑟。)

“为”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一只手牵着一头象,役象劳作。最初的意思应当是“做事”“干活”。这样解释比较靠谱。人手牵着身形庞大的大象,有介入、干预、掌控的意味。“为”字有两种读音,可作动词、介词、连词、助词,用“为”字组成的成语有好几百条,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字。比如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中,“为”就是一个高频字,出现了114次,而“无”字出现了102次,“道”只出现76次,“德”只出现44次。“为”还是“无为”?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人类总在迷茫中前行,古今中外如老子的哲人们用各自的方式为人们发蒙解惑,那些声音深邃而悠远。

关于“为”字,最让中国传统文人傲骄的大概就是横渠先生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四句话,我一向有些微词,认为句句是十足的混账话,是儒生们居高临下的狂傲,是对他人独立意识的蔑视,是想主宰他人的权欲膨胀。这种认为明显带有一种愤怒。现在想来,这愤怒不过是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的意思,“混账话”云云也只是借题发挥。古人所言所为,局限于其历史樊篱和认知范围,是其现实的诉求与需要,只有如此、只能如此,或是不得已、不得不。后人褒贬,都不过是拿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原不关古人。张载是宋朝人,与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程颢、程颐同在一个时代。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辞官回家,专注于读书讲学,终成一代大儒。这世上有人适合为官,有人适合做学问,还有人适合做吃瓜群众,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岂不快哉。

“为”字非常适合用在标语口号之中,小时候经常听到一句口号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喊起来特别响亮,听起来特别振奋,半夜做梦也是热血沸腾。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些在广阔天地“作”了一阵子“为”的人,最后都灰溜溜连滚带爬跑了回来。

“为”字也非常适合用于发誓,比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有时禁不住想,很多人都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可要是百斗米呢?千斗米呢?万斗米呢?那腰折还是不折?要是家中瓮空坛净,一家老小眼巴巴等米下锅,那腰是折还是不折?五柳先生还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这么想有点找茬的意思,感觉挺对不住五柳先生,不说也罢。

本文所列范字出自以下法帖。试试看能不能在法帖中找到“为”的范字。

楚王「酓肯盘」 吴昌硕「小戎诗册」 佚名「唐人月仪帖」 蔡襄「思咏帖」 米芾「吾友帖」

每一篇文章都是走心的原创,感谢您的阅读。文章在同名公众号更新,欢迎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推送。

相关文章

  •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四期《为》

    关键词: 范字, 书法字辨识,“为”字形态与文化, 先来认一下字。 金文-鸟虫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古代...

  • 缘起:何字何认,风言风语

    人应当终生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虽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学习总是件好事,起码能让生...

  • “最”字其实是一个饱含诗意的字,一个暗藏悲情的字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三期《最》 何字何认 先来认识一下“最”字。 秦简。这是从《古文字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一期《草》

    ​何字何认 先来认识一下五个法帖中的“草”字。 大篆,出自石鼓文: 小篆,出自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行书,出自黄...

  •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二期《圣》

    何字何认 今天先来认识一下五个法帖中的“圣”字。 “圣”字繁体为“聖”字,书法古帖中均为繁体,本文均使用简体。 金...

  • 苍何认主

    姬蘅被整死了的两个时辰后,“咻”的一声,苍何出鞘。 突然,苍何化成一个孩童。然后,“扑通”一声跪在了凤九面前,还抽...

  • 为。何

    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纠结什么呢~ 可能很久没这么认真过了吧~ 纠结什么呢~ 可能不会再去面对了吧~ 纠结什么呢~ ...

  • 何 为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题记 何为爱情? “心生欢喜...

  • 何·为

    什么是何,而什么又是为,何为,何为,君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是为,如何应不为。 為, 違心的話語 係一個掙扎嘅起...

  • 南朝数朝,其历有秩

    何佟之,字士威,今安徽霍山人。祖父何劭之,仕宋为员外散骑常侍。父何歆,在齐为奉朝请。 何佟之自幼好学《三礼》、以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四期《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eh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