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扎凤扎三春锦绣,染草染花染七彩人生。”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对于它,我有着一种特别的喜欢,来自于它清新自然的色泽和飘逸的花纹。早些时候就曾采访过本地非遗蓝夹缬的雕版传人,但是对于染色一块还是隔行如隔山。
午后,同事几人应朋友之约去她画室学扎染。我很是欣喜期待。画室在老城区的大河边上,这一排还是老房子,六层楼高,这样的楼高在这个县城已算是最低矮的房子了。一楼二楼改装成画室,很多时候也是招呼朋友的茶室。门前的路不宽,一条宽阔的母亲河浩浩荡荡地往前流淌。如今的河水治理的非常干净,画室的位置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有人戏称,这样的地方是现代人灵魂避难所。
一张长长的木质桌上已摆好了各色染料、围巾,只等我们揭开古老艺术的神秘面纱。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其实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形成保护,使之免受或少受大染缸的沾染,印染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出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神秘的花纹效果。
我将白色棉布围巾对折,头部先进行捆扎,其实我的脑海里想象的就是一朵晕染开的向阳花一样的花瓣。
朋友检查了我扎的线条,说扎的太松了,染料会渗进去,图案模糊一片,轮廓就出不来了。我实在想象不出效果,听凭安排就可以的。反正初学者都是依葫芦画瓢的。
最顶端扎好了,我就在左边扯两边棉布合在一起,塞了一块平平的鹅卵石进去,然后扎紧。为什么扯两边包鹅卵石?这样出来的花纹会对称,比较好看。我还扯了几个地方塞了纽扣进去扎起来。为防止染料渗透,我扎的很实很用力,保证到时留白与染色要有对比与过渡才好看。
最底部想均匀点,就扎了一圈圈的,由于是用麻绳扎的,扎起来的像稻草人。同事说我们一群人坐着拿着白围巾这样扎,像电视剧里扎那种巫蛊小人。惹得大家大笑。
其余的同事也各行其是,但是我们的头脑里还都没有轮廓,完全想象不出自己扎出来的是什么图案。
我看了一个同事的捆绳,煞有介事地说,你这不行,太松了,染料肯定会渗进去的。
同事说,我也用力了,可是手没力气,只能这样了。还有同事扎成麻花绳一样,一节一节的,甚有趣。
染色倒不难。我们戴好一次性皮手套,把扎好的围巾放在染盘里,先浇了一些温水,围巾半湿状态,据说这样色泽会有浓淡变化,接着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开始往围巾上面浇。我选了柠檬黄,浇了两瓶后,就在染盘按围巾,这叫上色,使挤在一块的染料均匀散开一些。
我们现在使用的染料都已是工业制成。实在感叹于先人的智慧,藏巧于拙,一切与自然浑然一体。其染料皆取自自然万物之中,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
旧籍中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真美妙之至。
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嬉笑等待里眨眼过了。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看扎染的效果图了。
第一个解掉扎着的绳子的是A,哈,图案呢?一个图案都没有,全橙色,纯色围巾。大家纷纷笑A,你扎的真是太温柔了,看你扎的密密麻麻,实则全是软柿子,简直赤裸裸的泡了大染缸了。A虽失望却笑着,纯色也好看,就害我浪费了那么多麻绳。
其余同事打开基本上也差不多,都因为扎的不够紧,图案效果没出来,颜色全渗进去了。我的黄颜色非常鲜艳漂亮,几条不规则的纹路早就把我脑海里的图案一染无余,也好也好,没顺着自己的思路走也有意外的收获。只有同事B染了七彩的,没有图案,颜色倒是染出了奇异的效果,特别交接处混染的颜色妙不可言。
不管是纯色还是七彩的,我们都还是特别满意。亲自参与了艺术的创作,感受了扎染这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虽然我们没有见到大染缸,只是小染盘里小试牛刀。可是染出了最纯正的色泽,染出了这个美丽的午后。
扎染“秦汉始有之”,已有数千年历史,这支古代染缬中的奇葩,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美姿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美化人民的生活。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
千针复万线,百花绽心头。
画室依然宁静,伴着夕阳西下。我们相约着下次再来,为自己染一条裙子。我记住了扎染的一条定律,一定扎紧了,只有扎紧才能保留色泽。我想真正懂得扎染的人也一定懂得,置身这喧嚣的社会,一定扎紧自己的心,才能保留心底最初的色泽。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27)篇170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