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我们读书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本书,自己就可以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对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是有经验,没反思。
最近在读《穷查理宝典》,在书中,查理·芒格展示了他是如何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解读。
穷查理宝典里面有这样一段:
从前有个人卖的鱼肉叫卡奈森鱼肉,而另外一个知名公司也叫卡奈森。
卡莱森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就想要收购这个鱼肉品牌。
每次卡奈森公司的人跑过去跟那个家伙说给他20万美元,他说要50万;
4年之后说给他100万,他说他要200万...
就这样一直讨价还价。卡奈森公司一直没有把那个商标买下来。
最后,卡奈森公司的人无奈地跟那个卖鱼肉的人说:
“我们打算派我们的质量检查员到你的鱼肉厂,以确保你生产的鱼肉都是完美的,所有的费用我们自己出。”
那个人很高兴,很快就点头同意了,他的鱼肉厂得到了卡奈森公司免费提供的质量管理服务。
这是查理·芒格的一段生活经历。类似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这件事情,而这个决定了人和人的差别: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深度,就形成不同的认知差别。
就这个故事,你可以停下来想想,从中收获了什么?
督促你停下来思考的分割线
让我们看看查理·芒格从这个生活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查理·芒格对这个案例是这样解读的:
这段历史让我明白,如果你给某人一个他能够保护的商标,你就创造了巨大的激励机制。
这种激励机制对文明社会来说非常非常有用的,正如你看到的:
卡奈森公司为了顾惜自己的声誉,甚至不惜去保护那些不属于它的产品。
你有没有发现,查理·芒格从这段经历中抽象出一个规律。他没有就是论事,而是尝试构建了一个模型:如果你给某个公司或某个人一个他能够保护的声誉,这本身就是激励机制。换句话说,你激励一个人,不一定需要给他钱,你也可以给他一个名誉,这便能成为激励他的动力。
如果这个假设模式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便获得了一个激励别人的新工具。而且我们可以在生活的其他场景中观察到这一个现象,并且也能够想到如何把它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场景中。
比如,战争中“尖刀队”“英雄连”的授予,公司颁发的“流动红旗”,就像简书推出的“简书推荐作者”,都是在给予一个“可以保护的名誉”从而激励别人的行为。
可以发现,查理·芒格从这个看似普通的生活案例中抽象升华,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应用规律。
在《一分钟经理人》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触及了最关键的问题,我们之所以不改变,常常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
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加工的经验素材。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关键是我们必须有能力去解读它。
将生活案例化处理,成为我们自身这本书的素材,把这些素材重新解读,成为洞见!这就是“拆生活”的能力。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以往判断的反思。
我们过多的去阅读别人的故事,我们愿意花钱去上商学院,学习别人的案例来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而我们从未有认真的去解读自身的旧经历。
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编程案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呢?“拆生活”能力,值得拥有!
【案例】 比如关于沟通/团队管理等的经验教训
【现象】今天遇到的问题 :XXXXX
【剖析】表面是XXXXX,实际是XXXXX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解决】我当时的解决方法是XXXXX,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的心理状态是XXXXX
【反思】 错误的点在XXXXX,可取的点在XXXX,更好的解决方法是XXXXX
【启示】这个案例,有什么启示
大家有什么其他的将自我生活案例化的方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END.]
·我是DX4,90后创业大叔,
·毕业时混迹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国手游集团,
·三年里从程序猿进化成产品狗,
·裸辞后一股脑扎进创业疯人院。
·目前游荡在深圳、江西两地,捣鼓着一家叫“聚云科技”的公司。
·创业不易,且活其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