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本书和读一本书的区别我是在这本书上有了很深的体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早之前听樊登读过这本书,然后朋友也分享过几次,也应该听了3遍吧。我唯一记得的就是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这两个习惯,而这一次自己通读全文后,我才把7个习惯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从书中读到了很多很深刻的东西,我把这些感受理解为对自己的疗愈。一本教我习惯养成的书,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治愈,是很美好的感觉,在我眼里,它是一本心理疗愈书。下面来分享自己的几点感受:
习惯一:树立积极的影响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而我们很多时候都受到自己思维定式的影响,容易受到思维的局限。在这个逐渐过渡的阶段,我觉得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影响圈,从心理学上说,也是关注内在的自己,而忽视关注圈,那些别人对你的评价和环境,那些外在的我。当我们逐渐进阶了自己的成熟模式后,就真正地成熟起来。我觉得自己目前处于独立期,还没有到互赖期。到了第三阶段,我相信在人格上我也更加地成熟了。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习惯二:立下终身的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这个词,我是在得到的罗胖的跨年演讲里第一次听到,当他站在自己人生的终点往回叙述到当下的时候,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感,那或许是站在终点的感受前置化地体验了一番之后,你发现那感觉太棒了。后来听了樊登再提这个词语和读着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在头脑里想象一个墓碑,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一般,我对自己的叙述是:她看似单纯脆弱,却有着滴水穿石的韧性,她用一生诠释了梦想赋予她的力量。
习惯三:找到最重要的事
关于要事优先,我的理解就是时刻询问自己什么最重要。当你开始手忙脚乱的时候,在头脑里问自己这个问题,就能很迅速地决策自己当下的行为。
习惯四:寻找彼此的平衡点
双赢思维这种思维,是让我立刻区分人与人之间思维差异的重要参考。同时,我发现自己经常掉入双赢思维的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双赢思维的人,可我发现自己也如书里所说,有时候和朋友争辩,我沉默不继续说下去,把话藏在心里,看似服软,其实也陷入了输赢思维。有必要的时候,我也可以捍卫自己的立场,又不踩踏别人的界限,更好地让彼此感觉都好,不委屈自己。
习惯五:促进有效的沟通
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不理解等等,都是因为缺乏有效沟通,而当我们意识到有效沟通是改善它的最好方式的时候,做起来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书中,给予了很好地引导,移情聆听,避免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更多的是去陈述事实、认同感受,倾听沟通者的心声,倾听并信任沟通者自己有很好地自我调整能力,有了这样的路径,相信在人际交往上,会做得更好。
习惯六:尊重彼此的差异
统合综效最核心的就是要尊重差异性,彼此求同存异,在融合了前面的习惯的基础上,更好地统合这一个习惯,某种角度也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做一个包容性强的人,如何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
习惯七:做一个终身学习践行者
不断更新自己的身体、智力、精神和情感就在不断地迭代更新出全新的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个终身学习的行动目标,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自己对阅读本书的收获,恭喜自己又注入了新的血液,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