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它的前景是什么?现在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如果这样向高中生提问,您得到的答案恐怕大部分是:迷茫。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选择权。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大都对未来选择感到迷茫和恐慌。如何给学生适当的职业指导,让孩子成为“愿自选、能自选、会自选”的有选择力的主体。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教育的选择性落实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和考试选择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学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科学合理地行使选择权。
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教育,在这次改革中得到充分认可,成为实现选择性教育的要件。浙江省丽水中学的实践也证明,生涯规划教育能切实帮助学生学会选择,为实现学生和学校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内容上,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一场报告、一次活动或者是一门课,而是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领域上,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生涯规划单一学科,而是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目的上,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七选三”选专业,而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选择力。
在价值上,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助力学生和学校适应新高考,而是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落地的重要保障和途径之一。
为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学校逐步建立了符合高中学生教育规律和普通高中特点的“全息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即“四个无限”:提供学生无限多样内容、无限多种途径、无限多个机会和无限多种可能,开展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生涯规划内质体验、生涯规划能力提升和生涯规划发展选择,在选择性为特征的新课改新高考环境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选择力的学习主体。
活动体验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真核。学校建设了贯穿高中三年的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教育载体体系(如下表所示),让学生体验各种生涯元素,提升生涯规划能力。形式上包括“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一是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校外“直接体验”;二是组织开展系列化、自主化、体验性的校内“间接体验”。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全新课程,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缺乏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的现象,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没有高校设立生涯规划专业,二是现有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知之甚少。
在学生层面,帮助其加深对自我、对高中学业、对外部世界、对大学专业、对高考政策的认知,提高了“七选三”、科学填报高考志愿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升了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生涯规划能力,成长为有选择能力的学习主体。
在教师层面,帮助其全面认识了新高考改革,培养了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引导其关注学生的学业规划,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在学校层面,实现了政策普及、科学选课走班、教学质量提升,适应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