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不争论的智慧”
《正义的成本》原文:
或许心理学家能帮助我们,告诉大家为什么每一个人多少都有自以为是的倾向。也许,在自己所熟悉或能自主的(大小)场域里,自己是唯一的主宰;因此,事物的意义、发展轨迹、因果关系等等,都是由自己来决定。一旦把这个场域稍稍扩大,马上就会和别人的场域发生接触和重叠。但是,人认知能力上的局限,却使人们无法意识到情景的变迁。结果,就出现了各说各话、自以为是的状况。当范围变大之后,问题当然更严重。
2.思考
在《正义的成本》这本书里,作者熊秉元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和妻子围绕儿子的吃东西问题发生了争执。他认为,孩子要吃就吃、不吃就不吃,他生理上自然会调节。而他妻子却认为,别人家的小孩根底厚,经得起饿,自己家小鬼一饿就没了。
工作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争执并不罕见,甚至会发生因一件小事引发惨剧。
吴伯凡老师在6月28日的《伯凡・日知录》中剖析了“不争论是智慧”。他认为,不争论之所以是智慧,是因为不争论的人知道对同一个事物,对同一个世界,他对不同的人呈现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伯凡老师引用了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一句名言: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这些名言、俗语,都是在提醒我们,人容易陷入“我方立场偏差”,从而在沟通中出现障碍。
3.应用
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取决于人的世界观。而世界观是由多种因素组成,并不断变化的黑匣子。每个人的黑匣子都不会完全一样,就像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那如何缓解人际交往中的摩擦,降低沟通成本呢?
(1)通过坐享等方式提升元认知能力,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理解和接受一时一地世界的多样性。
(2)对与自己关系并不密切、又对错误观念固执己见的人,避免争论,任其沉浸其中,或许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
(3)不做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不要总想着改变别人的想法,而是以自己的正确行动,以及行动带来的收益来影响他人。
上篇笔记:合理利用电子游戏,为孩子成长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