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拜访了教育学、心理学、医学、佛学甚至区块链领域都研究到一定程度的徐老师,向他请教关于教育的一些话题,期待我们这个月底的一次基于认知心理学基础的家庭教育主题分享会。
过程中我们聊了很多,其中关于语文的学习,我们重点聊到了阅读和写作。"阅读"是阅和读两个动作,对生活周遭的观察都可以称之为"阅",而对这些现象的解读和思考才是"读",从这个意义来说,仅仅将阅读狭义理解为"读书"就是很狭隘的,甚至对孩子而言,我也一直是质疑大量阅读的积极意义,孩子在没有足够体验和对生活的自我认知之前多读书并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更容易扭曲孩子对现实的客观认知和理解。
除了广义和狭义的阅读,作文应该是一个人思想和情感输出的最直接的方式。昨天我们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就直接用句子、句子的群组构成来表达那一刻的事件:我们走在校园的树荫下,低头可以看见我们的影子,路上行人三三两两,路两旁是碗口粗的松树,抬头看到蓝蓝的天,还时不时有冷风拂面,但还好阳光明媚,算是好天。
其实,虽然我经常写日记,但是我并不习惯仔细描述场景,更多喜欢描述自己的感受。经过与徐老师的沟通,我得到了一个启发,在培养孩子写作文的过程中,不是注重思想和情绪的表达,而是从这些细节的观察开始写话,观察静物、人和场景,尝试把它们像电影一样一帧一帧都记录下来,再练习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就掌握了学习写作的方法,这样她看书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去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句子的构成、段落的布局、文章的结构,而不仅仅是关注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如果偏离文章的主旨也是画蛇添足,而且是肢解地看待写作这件事情,对系统思考和学习并无太大意义。
昨天晚上她恶补了三篇日记,我鼓励她每天写日记,但她并没有听我的,我说:最好每天写100字你才能慢慢找到写的节奏和感觉,否则写一下停下来再开始写反而更不容易,她不愿意,感觉是在完成任务,写一篇算一篇。其实,我也并没有思路怎么教她写日记。
昨天徐老师的方法给我启发,今天走在路上,我们就开始沿途一边走一边说作文:我和妈妈手牵手,走在上学的路上,现在经过菜场,看见很多小面包车早上来批发菜,那些买菜的叔叔们估计很早就出门工作了,看着他们手上拿着买菜的清单,有的双手要推小推车,没发拿单子,他们就把菜单抿在嘴角,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在这个大冬天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冷了,有的连外套都脱了。虽然我们上学每天都经过这里,但如果不仔细观察,就不会发现很多人为了生活在辛苦地劳作。
我们像这样,沿途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直到学校门口,多多开始找到了一些写作文的乐趣了。
生活即作文,用心观察,用心作文,用心做人也许就是如此吧。
生活即作文 生活即作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