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进入2024年的我,是在家里度过的。
在家里醒来的感觉很美妙,是熟悉的环境,但又因为好一阵不回来而有些新鲜感。
最近看了一本哲学的书,里面提到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我们经常将年轻、健康视为至宝,但其实衰老、疾病也是一种体验,如何学会接受,学会面对,学会共存,可能是我们感受生命更深一层课题的途径之一。
在家的几天,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吃什么,玩儿什么上面,偶然间看到老爸比上次见更多的白头发和爸妈因为年长而逐渐佝偻的身躯时,会有一种触摸到时间痕迹的感觉。那一刻,我没有很惊讶,是接受的。闲聊时,老妈还有意无意地提醒我,他们已经老了,以后可能帮不上我们,需要我们自食其力。从这句嘱咐背后,我读到了老妈面对衰老时的惊慌和无力,无论多么要强的人,在时光的天平上都很难改变什么。这一代人,小时候就跟着他们的爸妈吃了很多苦,成年之后赶上了很多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的关键节点,于是勤恳、隐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等美好的品质深深刻进他们的骨子。乃至到了退休,有机会实实在在地过属于自己人生的时候,萦绕在他们心上的还是帮子女带孩子,如果时间节点没有恰好落在他们能帮上一把的节点上,便自然而然有了遗憾。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度过的一生会不会觉得委屈。我没有直接问过,可能心里是有些苦涩的,但又是如此充实着,以致都快掩盖掉这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的遗憾感。也许在爸妈那一代人的心里有一张自己的心意图,上面写满了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每每完成一项,他们的生活便离着自己的“完美”标准更近了一步。
在爸妈这一代人的背后,我也读到了一丝担心。他们担心子女还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小家,在社会上不能够立足。而他们担心的事情其实不仅是小家的事情,也是大家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当我们的社会福祉能够支撑起双职工在外踏实工作,当国家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应对之法,他们的担心会不会更少,他们在退休、甚至更早的时间里能否活出独属自己的精彩呢?
有家回,有人等,有人念,就是满满的幸福,不敢期待再多。新的一年,希望自己活在每一天里,活在当下,做好自己,也在有余力的时候关照别人,反馈社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