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滤镜中的精致感和高级感,让我们产生一种幻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7596/780949b7cce192dd.jpg)
曾经我跟简书好友争辩过一个问题:
关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我的观点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一生。
朋友观点:自己的命运由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只能影响一时。
咱俩各执己见,争得难解难分。
其实,两个观点都站得住脚跟,且听我细细道来:
在我们父辈那一代,他们可以通过一代人的奋斗来实现阶级跨越。
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想要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阶级跨越,难度或许无异于你刚从新手村闯出来,就要挑战满级boss!
那个时代正值我们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时期,所以他们抓住了时代的红利。而我们这一代,内卷已经非常严重,一面是来自父母的施压,一面是来自学校的竞争。唯分数论的模式让我们的孩子熬夜学习,起早贪黑。但我们有没有想过,那点分数,对他们进入社会帮助又有多大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7596/4b8034ffe3cab0d8.jpeg)
我们这个时代,网络信息化的红利基本上也被资本所掌控,对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物质条件的便利似乎也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机会。
昨天在b刷到一个视频,关于教育内卷的话题,up主深度分析了原因:
1.教育资源的有限与需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
up主吐槽说,自己在读硕士的时候,前辈们便告诉她:“只要读了博士,你就能进高校。”up主信了
当up主博士在读期间,传来一股风,说,如果想要进一线城市的高校,没有出国经历你是进不去的。所以up主在读博的第二年拼命的想出国,然后去了范德堡大学访学。
访学两年回来以后,up主得知,博士只是门槛,你要做博后…
几年的时间,up主求职的高校招聘条件几经变化。
高校的编制争夺为何那么困难?因为名额有限,而争夺编制的人又这么多,所以他们只能不断提高要求。
2.教育的滞后性
指教育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速度。社会可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但是我们的教育还是停留在工业时代。
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孩子,与社会需求是脱轨的。 如今很多孩子就业第一选项是考公?这正常吗??
社会在不断更新迭代,而我们是否更新迭代了呢?
3.教育红利的匮乏
为何如今教育的红利越来越少了呢?
在我们的教育领域,第一波红利是毕业包分配。那一代的学子们没有生存压力,认知却没有跟上如今时代的变化。
第二波红利是改革开放,那段时期的特点是有很多人下海经商,这直接打开了经济存量,让很多没有接受多少教育的人也能赚到很多钱。这也缓解了教育的竞争压力。
我们这一代都没赶上,赶上了什么?互联网革命?? 的确,互联网革命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互联网的大蛋糕几乎被资本给瓜分掉了。
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学校教育,只能叫通识教育。走出学校,我们才发现,还需要学习太多太多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7596/e6283ed5a57ea6fc.jpg)
好了,讲了半天教育内卷,有人可能会问我:“咱们是不是跑题了,不是在讨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么?”
嗯,是的,其实我想说,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也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如果父辈们任然用他们那滞后的认知来教育我们:
“你学那些有什么用?不好好读书,整天不务正业!”
“为什么这次没考好?你一天心思都在什么地方?”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啊!”
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多少创造力,消磨了多少对世界的热情…
当我们长大了,离开他们独自生活了,能够自己做主了,成家立业了。我想问问各位,你们心中的那份枷锁,解开了吗?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因迫于权威,而做的那些自我打压与否定,是否影响到了你们如今在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时的抉择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7596/302a0b09e06ea0c6.jpg)
为了在通识教育中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父母给孩子施压,老师给孩子施压,身边同学也给孩子施压。
鸡娃,如同让一群孩子们争抢学习武林秘籍——快花宝典,然后大家都学习神功,结果拼了命也分不出胜负,练成了残缺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7596/79e3241c25d8b752.jpg)
为什么要鸡娃?因为我们对现在的教育抱有了过多的期待,而这份期待,远远高于我们学生应该获得的成长。
如何避免内卷?国家出手整治,我们自己也应该该觉醒。
在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偏执狂的爱与恨》中提过,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因为热爱才能帮助我们不去看眼前的得失,不会迷失于社会环境的洪流之中。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内心是否坚定?
当资源和需求矛盾增大,当我们的教育滞后,当教育红利匮乏,我们只能展开对存量的争夺和厮杀。到最后,我们用身体健康、用心理健康,换来的胜利,我想问问,到底谁是赢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7596/fddc343df8bc3def.jpg)
最终失去了热爱的人们内心逐渐匮乏,小时候憎恶父辈到如今憎恶自己,也终于变成了我们曾经讨厌的模样。心中的乐土已然成为虚幻。如海市蜃楼,如梦幻泡影。最后一点点的被欲望蚕食,成为躯壳。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7596/3eba781a1031bae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