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学校要迎接省里评估,上上下下忙成一团,教研会议开个不停。
然而,这些和我似乎都没有关系,因为我是一个尴尬的存在者。作为一个语文转心理的老师,前年是从语文转到了政史地组,结果不知怎么回事儿,这学期教学中心说我不应该属于政史地组,去哪儿呢?语文组吗?我不教语文了,回去也不对劲儿啊!后来有人说要不去学前教育组吧,我觉得也不错。结果,负责的主任说专业不对口,不行。得,还进不去!
好家伙,回不去的语文组,已离开的政史地组,进不去的学前教育组,我可真是懂了什么叫尴尬人遇尴尬事,哪里都不要的感受真不那么美妙。
我很郁闷,也非常不解。明明新大纲已经写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属于思政教学,那我们被安排到思政课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吗?教学中心理解能力咋这么差呢?
然而,就在昨天,我从“潜伏”的政史地教研组里看到了一个消息——各位老师请注意,请注意,之前兄弟学校评估,必听思政课,不分年级不分专业。然后就是思政老师们各种如临大敌了!
我是震惊的,也是惊喜的!又捋了一遍时间线,如果自己这学期没有被赶出来,如果像期待的那样归属于思政课程,那我不也成了专家必听、学校必(折)磨的对象之一了?
伴随着根本无人知道的喜悦,我总算明白,为什么老师在课程中一直强调要接纳,要臣服,因为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眼前发生的一切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当我们为了那些“糟糕的事”而滋生厌恶、烦躁,感受到痛苦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要到很久的将来,我们才会知道,原来,这已经是上天很好的安排了。——甚至,可能是最好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