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初三复习策略的时候,我产生了两个思考:
第一,年年教初三,都说在组织中考复习时采用的是三轮复习的策略,一轮过教材、抓基础,二轮抓专题、过重点题型,三轮进行模拟训练。事实上,即使九年级上学期就结束新课,也没有哪一次把三轮复习的策略完整地落实下去。总是一轮还未结束、二轮就匆匆开始;二轮刚刚开始,三轮模拟训练就挤了进来。老师和学生抢时间,年级和老师抢时间,大家都在极度催促中奔向未知的考试。
老师们时常焦虑:“我们做了那么多数学题,怎么学生还是不会?”
学生们也很无奈:“总是催、总是催,反正就是累、很累,甚至很失败!”
我觉得问题就出在三轮复习上,因为学生基础不过关,复习的时候又太赶,所以老师没办法做扎实,学生自然没学好。
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轻的数学教研员提出一个问题:“时代在变,而且变得很快,三轮复习的策略却三十年未变,这合理吗?”
问题提得非常好,但我们究竟该怎么去做,这才是每一个一线教师伤透脑筋的问题。
理论指导既然跟不上,教师个人的努力就很重要。
第二,在初三复习中,抓基础和研究考向这两件事情哪个更重要?
数学是严谨的,甚至是严格的。这让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数学。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什么是严格性?它的意义在哪里?
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史宁中给出了回答:“严格的数学论证的作用在于,它使得本来是主观的、极度依赖个人直觉的事物,变得具有客观性并能加以传递。我们不拒绝直观带来的好处,只是强调了能向他人传播"。
这就需要数学的表达:清晰明确,毫不含糊,能被并无开创者那种洞察力的人所理解。这就是数学严谨性的价值。
史宁中教授还指出:“一旦你进入研究的下一个阶段,对已得到的结构开始提出更复杂、更精细的问题时,对最初的基础性工作的深入理解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缺乏牢固的基础,我们修建的整座建筑将岌岌可危”。
这段话对我的启发很大。
因为我在教学中非常困惑,为什么我把方程和函数的相关内容都讲清楚了,而且反复教、反复练习,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还是提不起来。
仔细想想,问题应该出在我接手之前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不牢。在不牢固的基础上建造大房子,是相当费力和危险的。
我决定,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把基础性的东西给学生认真地梳理一遍,把七、八年级核心的数学知识讲清楚、说明白,帮学生把漏洞先补起来。
所以,如果没有狠抓基础这个环节,教师一门心思研究考试方向和应考策略是行不通的,好比缘木求鱼。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中考复习的前期抓基础,这个时候要善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学情;后期有针对性地去突破一些题型,这个时候研究考向和应试技巧才更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