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②诸枉,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将,鲁定公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哀”是谥号。
②举:举荐,任用。直:正直的人。错:通“措” ,放置,措置。
③ 枉:不正,奸佞。
【翻译】
鲁哀公问道:“我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则百姓就服从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解读】
德政需要忠直的人来贯彻实行,他们的权位在奸佞的人之上,就会减少阻碍,德泽所布,惠及人民;人民有了切身利益,自然就会拥护和服从。 奸佞的人成德不足,败德有余,玩弄权术,谋取私利,祸及国家,殃及人民,人民怎么会拥护和服从呢?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到推进公正司法时,引用“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一典故,指出司法人员要刚正不阿,勇于担当,敢于依法排除来自司法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
考察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几个盛世,都与重用贤才有关系。众所周知的“贞观之治”,正是唐太宗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唐太宗即位后,先后任用了房玄龄、杜如晦为相,任命李靖、李、侯君集等人为将,任用魏徵等人为谏官,才造就了辉煌灿烂大唐盛世。“开元盛世”的出现,也是贤才治国的结果。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韩休、张九龄为相,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后来,他任用欲壑难填、擅长玩弄权术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为相,不仅国家迅速走向衰落,而且酿成了安史之乱的滔天巨祸,几乎葬送了唐王朝。
在孔子看来,为政者若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权术让百姓臣服于自己,是霸道而不是王道。在这种统治下,百姓只是迫于高压或摄于利诱不敢反抗,根本就不是统治者的长久之计。而王道,则是利用道德规范令百姓自然地顺从,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拥护,这样的国家才是稳固的。当时鲁国的政局混乱,朝政大权旁落,孔子也是借此婉转地指出了哀公的用人不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