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应帝王》第六章
第六章提出,为政勿独断专行,不用权谋算计;强调为政要清明,如镜真实收纳民众意向,以广大民众利益为前提行政办事。
仍在原文基础上分小节理解庄子思想。
1.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不要成为追逐名利的躯壳,不要权谋算计他人;不要羁绊于世事,不要被后天知识所主宰。
2.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潜心体验永不止息的生命真源,游心于无我的境界里。
3.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
尽享天地自然所赋予的一切,而不自得,是为清虚淡泊之心境。
4.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道德超凡的至人用心犹如明镜,物来应照,物去不留,如实反映事物本身,不会有所隐藏,故能超脱物外,而不为外物所损伤心神。
第七章
内篇最后一章,为有名的浑沌寓言故事。这里浑沌寓指纯朴的民众,通过浑沌之遭遇控诉繁扰的政举祸害无穷。
1.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南海帝王名为儵,北海帝王名为忽,中央帝王名为浑沌。
2.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常相会于浑沌之所,浑沌尽心款待他们。
3.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儵与忽商量如何报答浑沌的情谊,说: 人皆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这些感知,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
4.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他们每日为浑沌凿一孔窍,七日后,浑沌而亡。(寓不明智行政祸害民众)
这篇浑沌寓言是庄子在《应帝王》篇的点题之作,无为而治,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庄子·应帝王》全篇以七个寓言故事,全然寓托了他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再次回首《庄子·应帝王》这七章的简述。
第一章 借蒲衣子之口说出理想的为政者,心怀豁达、率真淳朴,不用权谋、不被外物所束。
第二章 指出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不可取。为政者当听任自然、顺乎民情,无为而治。
第三章 进一步提倡无为而治,顺物自然,是为治理天下的方法。
第四章 提出所谓明王之治,是师从、效法"道"治理天下。
第五章 通过神巫给得道的壶子看相的寓言故事,含蓄指出为政当含藏己意,而无容私,百姓乃得以自安。
第六章 提出为政勿独断专行,不用权谋算计;强调为政要清明,如镜真实收纳民众意向,以广大民众利益为前提,行政办事。
第七章 为有名的浑沌寓言。这里浑沌㝢为纯朴民众,寓指不明智的政举祸害无穷,再次隐喻无为而治,方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至此,庄子内七篇全部完成。
最后再一次回顾,传说庄子真正执笔的内七篇,它们的主旨,再次简略了解庄子的思想。
第一篇 逍遥游
人生要具高远的见地与自己独特的见解,勿被物质世界、现实环境所困扰。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内心世界处于自在、逍遥之境界。
第二篇 齐物论
宇宙、地球与人、与万物合一共存。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论。旨在世人扩广胸襟,涵容宇宙天地万事万物。
第三篇 养生主
养生的关键在于护养精神,提出养神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第四篇 人间世
讲述身处纷繁的人世间,如何保全自身,如何更好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第五篇 德充符
重视人的内在性,藉由形体不全之人德行充足的故事,讲述道德充沛的人不受外界声色名利的桎梏,超然于物质世界之外,达到了了生死,包罗万象、容纳万物的境界。
第六篇 大宗师
讲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顺其自然;生死一如的人生观,不惧生死,通达万物,安时处顺,在自然万化中安顿生命;并简述道的高深莫测及学道的进程,从而揭示"道"即大宗师,为万物之师。
第七篇 应帝王
此为内七篇中最后一篇,旨在表达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在庄子那一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此思想是庄子对世间人类最大的怜悯与慈悲。
喜欢老庄思想,真正以人为本,站在体恤百姓民生、悲天怜人的角度去思考,而非站在统治阶层的利益思维。
(仍留之前一九年写的这些文字,也是现在的思想表述)
之前读庄子,未曾一字一句细读,只是将喜欢的句段归纳,记录要点,写出想法。直至读到大宗师篇,才决定将庄子思想一字不漏地记录,并以自己的风格诠释之。
窥以全貌,才能真正了解庄子思想。
后续,重整读庄子前五篇,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将未详细诠释的文言句段摘录疏理,全貌呈现庄子的思想。
将庄子思想当作文学艺术鉴读,同时,也是在做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备注: 此篇写于一九年 三月。整理于二0二一年 二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