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变形记》有感

读《变形记》有感

作者: 温若雨 | 来源:发表于2024-08-03 00:00 被阅读0次

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读《变形记》,那时我还不能读懂,现在重读很多作品,才发现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是太超前了,一个没有经历过遗憾、苦难的孩子怎么能理解那么深刻的作品?

言归正传,最近对荒诞派文学颇感兴趣,就像我本人一样,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部作品的内容、主题都太令人熟悉了,所以我在这里单纯地只想说它带给我的启发。一部小说怎么样才能好看?我总是苦思冥想,这其中有很多技巧是学不来的,甚至也不能用“天赋”一词简单概括。一部100多年前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只因它对人性和生活的剖析实在是太精准了。

荒诞作品用的写法叫做间离法,专业的说法是“陌生化效果”。就是把人们所熟悉的事物突然之间拉开距离,让你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感到非常陌生,就开始反思,会得出另一种结论或者看法,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于人的认知。

如果是一个人突然生病了,那身边的人肯定是急得大喊大叫,赶紧给他送医院。但是一个人变成了虫子,身边的人应该有什么反应?这一点我们是不知道的,那么这个时候作者不论说什么,我们都得听,这就是“陌生化效果”。小说中的格列高尔没有关心他为什么会变成虫子,也没有关心自己变形之后的心理状态,而读者也随之忽略了这一点,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作者引导。那么接下来人物的命运应该怎么样,都会随之变得合理。

这样的设计在蒲松龄的《促织》中也出现过,儿子突然变成了一只蟋蟀,为父亲的命运的转变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只能说天才的想法也是有巧合的,卡夫卡不可能去抄蒲松龄的创意,蒲松龄更不可能借鉴别人。

这部作品诞生在1915年,当时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对资本主义逐渐失去信心。当工作成为了一个人生活的全部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变得日渐疏离和冷漠,而这种现象如今依然存在。“讽刺”在文学作品里的意义往往和警示有关,如果只是冷漠和嘲笑,那么它肯定不会广为流传,更不会经久不衰。而《变形记》象征了一个时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仍然希望有人能够幡然醒悟,并做出更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

  • 读《变形记》有感

    “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而后他死了,他的家人...

  • 读《变形记》有感

    勾起我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欲望要归结于湖南卫视的一台综艺节目《变形计》,它们都是围绕着“变形”二字展开。那么,...

  • 综合广播电台好书推荐卡夫卡《变形记》 定稿

    文字的魅力,阅读的深入 ——读卡夫卡《变形记》有感 ...

  • 观《熊出没之变形记》有感

    观《熊出没之变形记》有感 我看了一部电影――《熊出没之变形记》,看过这部电影后我受益匪浅,这是一...

  • 2018-08-10

    读《在流放地》有感 弗兰兹·卡夫卡,是20世纪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城堡》和《变形记》是卡夫...

  • 异化成虫看世界

    读《变形记》 那个异化的世界,.让我泪不敢流,心寒不已。什么是痛到麻木的绝望,大概看完《变形记》就会知道。 我听书...

  • 异化成虫看世界齐帆齐微课

    ——读《变形记》 齐帆齐微课 那个异化的世界,.让我泪不敢流,心寒不已。什么是痛到麻木的绝望,大概看完《变形记》就...

  • 读变形记

    嗜书之人,却不见得对每本经典都能甘之如饴。某些书,就是需要等待读它的契机。开学诸事麇集、蜩螗沸羹;室外火伞高张,室...

  • 读《变形记》

    成了别人累赘被抛弃的过程 猴子小狗角度看世界,无奈迎合 大家能吸收到什么呢,不合口味

  • 读《变形记》

    现代社会到底是以什么标志为开端?确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但至少不会简单到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变形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tz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