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到一个3岁的孩子,他还只有三节楼梯那么高,他在楼梯上背着着他的书包,哭的很伤心。今天是他幼儿园的第一天。他踉踉跄跄的扶着楼梯,费劲的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的脚要抬到肚子的高度才能爬一节楼梯,每爬一节对他来说都很难。小小的他,一个人,一边哭一边爬。
我在他身后突然眼眶湿润,这个孩子,从今往后,这一生,便也要像今天一般的,带着泪水,自己去经历,去体尝,去一点点成长起来。这时,我走过去告诉他,你自己走,但是我在这里陪你。这时其实我很感谢自己的工作,让我能有机会陪伴着孩子们去度过他们人生中最初的时光,让他们的泪水和欢笑都能够变成最后的成长,让他们的童年能够治愈他们今后的一生。
这就是我的梦想了,我想做一个儿童早期教育的专家。
而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也和那个哭着爬楼梯的孩子一样。
今天也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故事,关于申请美国研究生。
1.出发
为了申请美国研究生,我开始考GRE,也就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几乎成为了想去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最大的障碍,有太多的学生因为GRE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放弃了去美国深造。这么说吧,通俗的说,我托福的阅读得到满分之后去做GRE阅读,10个里面对3个。GRE包括非常多的专业术语,很多人说,GRE的单词这辈子都不会用到,它就是个考试而已。确实单词都很奇葩,比如我单词书上第一个单词:serendipity,这个单词的意思是意外发现珍奇事物的能力。
我刚开始备考的时候,因为托福考的还不错,就觉得语言考试应该没有问题,还是挺有动力的,背单词背的也还可以。虽然非常枯燥,但是进度还是在的,所以一个月下来,背了几千个单词,略有信心的去考试了。
2.困境
第一次考下来呢,离我想要的成绩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当然呢,我那时也并没有气馁啦,毕竟是第一次考而已,很多单词还没有背熟,情有可原。于是我开始继续背单词刷题。渐渐的,很多单词我都掌握了,阅读和填空题我都能看懂了。但是让我更加焦虑的事情出现了,我还是只能10个题目里面对3个,止步不前。心里很虚,但我觉得我还是很努力啊,我暗怀侥幸心理,努力的人肯定能成功。期待第二次考试能考好。然而,幸运并没有降临在我的头上。这次非但没有进步,甚至都比之前低了一分。我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我只是之前不愿意承认我的问题罢了。我在用我形式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失败。GRE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除了单词语言外,真正要考的是辩证性思维,逻辑思考,框架性思考,概括能力,但这些能力是我一直缺乏的。所以即使单词都背出了,我还是考不出来。
3.暗夜
我想,是不是就这样放弃算了,这些能力肯定是我的硬伤啊,我就把这个成绩交上去算了。甚至沮丧的认为说,我能去哪个学校就去去哪个吧,就佛系了。这个时候特别感谢我的男朋友张熹,他也是个学霸。他跟我说,你一定要把GRE考出来。为什么?你一定要想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我想要去把美国学最前沿最专业的早期教育知识带回国内,让更多孩子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男朋友说,但是这件事情不是谁都谁都能做的。你是一个好老师,这还不够。你要做这件事情,必须是还有很强的专业学术能力,你必须要横跨研究和教学两个领域,才能做好这件事情。所以你一定首先把GRE考好,不是把它当作一门考试,把它当作锻炼自己学术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只有能够快速的读懂和分析这些GRE的文章,你才能算是开始迈进美国学术的大门了。
4.奇迹
发现GRE是在锻炼我的能力,而非用一些尖酸奇怪的题目来阻拦我,我突然整个人对GRE的抗拒慢慢降下来了。我开始分析我考GRE的心理状态:当我功利的看待它时,我只是想学生心态,拿个分就好,内心是排斥的。但是当看到了它背后的价值之后,我便愿意全情投入的去深入学习了。因为我知道我的框架式思维和逻辑能力都是相对偏弱的,我必须要把这个能力培养起来。
3.成长
我还依稀备战第三次GRE是在去年1月2月,我每天下班后就一个人在costa 咖啡学习,一直到他们关门打烊。对于我这种很外向的人来说,一个人忍着寂寞读书,连续两个月,绝对是最枯燥的事情。每天晚上都很冷,我一个人走在路上还会打哆嗦。但我永远记得那个捂一捂衣服迎着风继续往前走的我。那些晚上,就是那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感觉。
2.翻转
最后一次考试,终于考到了满意的分数,和所有英语为母语的研究生一起考试,我超过了70%的研究生,数学则超过了98%,虽然也没有到学霸的地步,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够用的分数了。
1.回首
回过头来看,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怎么看待它真的很重要。当你看的足够深远的意义,你就能够有足够的动力和毅力去完成它。
考完GRE之后,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看英文论文和文献的能力扎扎实实的提升上来了。于是我开始阅读美国早期教育的论文。接下里跟大家分享我最近读到的最有建设性的一篇学术报告, 来自哈佛与匹兹堡大学的最新研究:《建立成长型亲子关系》。
现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教育方式,比如正面管教,无条件养育,虎爸虎妈等等。其实读了很多书,有很多方法,这些方法有可能会冲突,到最后你依然会很困惑,到底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如果你正在纠结这个问题,那今天的分享“成长型亲子关系”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成长型亲子关系”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的概念。这个理论很清晰的展现了整个亲子互动成长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的来看到:在理想状态下,孩子们是怎样在与父母的互动和帮助下,慢慢成长起来的。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变化。相应的,家长该如何来给到孩子恰当的帮助与爱。
这么讲肯定很抽象,让我们来看一个很温馨又简单的例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女孩米米13个月了,正在学走路,妈妈会在一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我们迎来了第一个知识点。
知识点一:在互动中不断提升难度
在这个过程中,米米妈妈不断调整对米米的帮助,从刚开始托着米米的身体,到握着双手,一只手,到最后站在米米的对面鼓励米米走过来。整个过程,妈妈不断的根据米米的的能力提升难度,让米米不断的进步,也让她充分的享受学习的快乐。
知识点二:学会转变主导权
渐渐的,米米自己可以走了,她可以自己决定要走到哪里去了。现在的她,更是喜欢让妈妈来追她。及时现在米米走的还不稳,妈妈也决定放手让她自己走。妈妈这时提供的更多是建议,而不是控制性的命令了。
行走由妈妈主导,变为由米米自己主导,她可以自己决定要走到哪里去了。在这时,孩子与成人的主导权成功的进行了转化。
知识点三:
赋能:依恋(情感)的升温
思考如何去给孩子提供想要的帮助,学会敏锐的捕捉到主导权的转化点。用这个机会,去给到孩子赋能,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就感,变得自信。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他很没用,总是需要帮助,总是自己做不到的。相反,正是孩子发现自己越来越棒的时候,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便会越来越好。我们说,爱的最后是成全。
正如小米米的例子总是常常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比如,有心的家长们,一定会孩子挑选符合他年龄的绘本,还会随着孩子理解力的提高来调整对孩子的帮助。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进故事里,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呀?”。让孩子逐渐拥有主导权,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成长,逐渐的拥有自信。
彩蛋:
让我们来看一张成长型关系的图,这张图真的是把这一过程展现的简洁而深刻:
蒿蒿的毕业mini show我们看到,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程度。
成长型关系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依恋,互动关系,不断提升的难度,主导权的平衡。
在刚开始,家长帮助与指导是高的,而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上升,家长给的指导逐渐淡去。然后开始出现两条线的交点,交点之后,家长与孩子的互动转为由孩子来主导,父母可能更多是赋权与提供建议。而当父母与孩子之间经过了一整个互动的成长过程后,彼此的情感变得更深。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过程之后,更能够觉察到孩子现在可能进入到哪个阶段了,然后去调整我们对孩子的指导。我们既不能成为控制性家长,也不能一味盲目的为了尊重孩子的想法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给予规则和引导。家长要学会去把握“度”,去随时的感受与孩子之间的“交叉点”。在这此消彼长中,孩子会慢慢的成长,亲子的感情也不断的加深。这真的真的是最美的画面了。
所以,我为什么喜欢早教,因为我每次想到,我在为幸福而教,我在为孩子的未来而教,我就觉得这份职业特别的神圣。
同时,也当我发现我能读英文的学术论文了,还能把它分享出来;当我发现,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我内心是无比无比的激动。因为这一切都源于我自己的努力,让我从一个从法律行业跨行到教育行业的新手,变成有经验的好老师,再成长成一名开始钻研东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者。
我相信在输出力的每一位学员,心中都是怀揣着梦想的,都在努力的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我相信,失败后的倔强,一定能够让我去到更远的地方。虽然有泪水,但从不彷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