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来的影片观后感。
写在前面
上周五终于看完了《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原版书,比预想的时间要久一点。但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76,944 words)相比,《哈利波特与密室》(85,141 words)字数更多,看完时还少花了3个小时,说明看原版书的速度有所提升,还是值得高兴的。
然后,我趁着周末放假时间又去把这部电影重温了一遍,差不多两个半小时。总体感受是,有些惊险紧张的情节,还是看书给人带来的感受要更深刻一些。
因为阅读时,可以停下来仔细品味书中精彩的细节描述,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主角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感受到情节中的那种惊险与紧张。例如,书中,罗琳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去描写哈利第一次使用飞路粉时的行动和心理。还有罗恩开着飞车载着哈利前往学校去的这一段历程的描写也是挺惊险刺激的。
但电影的节奏比较快,这些惊险紧张的情节可能被快速带过了,就导致留给人回味的时间比较少,会让人感觉娱乐成分更大一些。
(注:飞路粉的用处是,撒下粉末,说出目的地,便能传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去。可哈利说错了,就被传送到了一个危险且黑暗的地方。)
01
《哈利波特与密室》讲述的是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第二年的学习生活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这部影片不仅延续了前作的奇幻与神秘,在情节深度和人物塑造上也迈出了更重要的一步。
哈利从学校回到姨父姨妈家过暑假,却度过了非常痛苦的一段日子。姨妈姨夫对他依旧苛待,还将他和魔法相关的东西全部都锁起来了,主要是担心哈利失控用魔法对付他们,没成想哈利作为未成年巫师是不能在麻瓜世界使用魔法的。
这一部影片里面,家养小精灵——多比第一次登场,他善良忠诚却有点可怜,经常被主人虐待。多比在得知伏地魔和密室的阴谋后,极力阻止哈利回霍格沃兹。但是哈利不顾警告,仍然决定返回霍格沃茨。
不过,因为多比的暗中阻扰,哈利和罗恩没有赶上回学校的火车。最后,两人只得开着飞车去学校,途中还遭遇了一系列惊险事件。在魁地奇比赛中,游走球失控也和多比有关,目的只是为了让哈利离开学校,但却让哈利摔断了胳臂。感觉多比好心总是办坏事,差点把哈利给害死了。
02
在学校里,哈利意外地听到了一个说话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呼吸停止、冰冷恶毒的说话声,彷佛只有他一个人能听到。先是僵硬地被倒挂着的猫,再就是学校里的鬼魂和学生接二连三的出事,包括哈利的好友赫敏。他们其实并没有死,只是被石化了。
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得整个霍格沃茨学校里的氛围变得恐慌和混乱,而哈利也因为自己无意识展现出“蛇佬腔”(即能与蛇对话的能力)以及每次事发时都恰好在现场,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主要嫌疑人,并且还怀疑他是斯莱特林的继承人。
整部电影在情节叙述上,隐藏着许多悬念和反转,引人入胜。比如哈利为什么会蛇语?斯莱特林的继承人是哈利吗?密室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它是如何被打开的呢?五十年前是海格打开了密室的那道门吗?现在的密室又是谁打开的呢?那群奇怪的蜘蛛要爬向何方?这一切的疑问都吸引着我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影片中不仅出现了“打人柳”、“巨型蜘蛛”、“凤凰”、“巨蛇”等神奇的生物,还出现了年轻时候的伏地魔,即汤姆·里德尔,原来他也曾是霍格沃茨学校的学生。此外,影片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关于种族歧视和偏见的隐喻,这是以前我观看时所忽视的一个地方。
霍格沃茨学校的创办者是当时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四个巫师,四个学院就是分别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和斯莱特林。
最初,四个创办人之间的工作还是相当和谐,可是慢慢地斯莱特林和其他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斯莱特林认为,学校在招收学生时应该更挑剔一些,只招收纯巫师血统的孩子,而不应该招收麻瓜生的孩子。之后,因为这个问题,他们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于是斯莱特林便离开了学校。
霍格沃茨学校内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即学校内隐藏着一个密室,只有斯莱特林的继承人才能打开它。而密室内藏有可怕的怪物,专门清理那些被认为是“泥巴种”(即非纯血统巫师)的学生,以达到净化学校的目的。
巨型蛇怪的出现,以及它只对“泥巴种”(即麻瓜出身的巫师)产生致命威胁的设定,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中种族歧视问题的一种映射。这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奇幻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教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应因出身或血统而遭受歧视或偏见。
影片的末尾,虽然一切谜团都解开了,但是看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畅快。对上巨蛇时,先是凤凰帮忙啄下它的眼睛,再就是哈利拿着格兰芬多之剑和巨蛇决斗,整个斗争场面并没有想象中精彩,结束得有点太快了,可能这就是电影的局限性吧!最好是把原著和电影结合着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