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我一直在做,一直又在逃避面对的事,当一百万字的量堆积在那里,并不能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反而还生出了一种羞愧。
如果说没有开始写,还可以说只在我开始写。
如果说写得不多,还可以说只要写得足够多。
现在却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已经写了,已经写得足够多了,但是真的并没有多少提升。
单纯地将这做为一个生活的记录,当然算是事无巨细了;但是如果同时当成是一种写作的练习,那是相当地失败了。
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低水平上的重复,就像是一个人一日三餐,天天坚持,对他的吃饭水平并没有什么影响。有的人天天做饭,却永远是那几个菜,做饭水平并没有提升。
重复并不一定会引起提升,如果一直是在低水平上反复,最多也只是得到了量上的积累。就好像不管你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年龄总是自动增加的,但是水平和能力就不一定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了,反而说不定积累出一些我早已看透一切的偏执,不再扩充自己的见识。
可是我对写作的期待并不仅仅是记录生活,而是通过练习达到更高水平。这个结果的反差让我感觉到,一定是有哪些事是我没做对的。
敷衍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简书的100字就算完成日更的设定很好,就是很容易完成,哪怕一天抽个5分钟,随便写上几句,也就有了100字,减少了日更的难度,让这个事非常容易被坚持。同时的问题是也容易造成敷衍式日更。
既然很容易就能完成,那又何必多动脑筋呢?而经常的敷衍式日更,就会形成惯性,以至于产生很多低水平的重复。
不够深入是另外一个问题,很多观点都非常地表面化,没有深入地探讨下去,没有展开来,不生动和具体,像是一棵小草,根扎得不深,茎长得不长,叶很柔弱,只从地面冒了一点头,不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深深地扎进大地,茎粗壮结实,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写得浅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的想法本来就浅,也没有更多的去搜集素材,而是天马行空信手一写,很快就枯竭而无内容可写了。
完善不够也是个问题,本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写得很仓促和潦草,而且写完即完,没有进一 步去完善。
一个成熟的作品还是有通过不断地修改和打磨,而很少有那种妙手偶得的天成文章,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可以仔细完善一篇文章,胜过一天写一篇,篇篇都简单。
当然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自身的积累也不足够丰富,像季羡林先生说的;水喝得多了,尿自然就有了。如果积累足够多,写起来肯定能更丰富和精彩。
表达上也不足,没有什么自己的风格,更多的是碎碎念,没有生动有吸引力的表达,这个也是以后阅读中要刻意学习的部分。
先面对,再接受,后改进。就按这个思路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