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

作者: 李庆建 | 来源:发表于2024-03-25 21:53 被阅读0次

    小时候村里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会请越剧戏班子来演出,演出的地方在乡人口中叫“祠堂”,现在则被称为文化礼堂了。

    小时候其实听不懂戏文,只是觉得好玩,但是戏曲的种子就在不知不觉中住进了心里。

    演戏的日子,祠堂里坐满了人,除了本村的村民,还有来自隔壁乡镇的。小时候喜欢跑到锣鼓队或者侧幕,看后台演员在做什么。那个时候的戏班子,孩子也带在身边,印象最深的是满脸油彩的候场演员,只穿着打底的衣服,抱着孩子在玩。

    上了大学,会从网上找越剧视频来看,知道了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周宝奎等越剧演员。

    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听戏文,看演员的唱念做打。

    在苏州工作的几年,还曾买票去剧院听戏。剧院版的越剧演出,多了精致,少了热闹,各有各的韵味。

    后来工作之后,村里就甚少请戏班子来演出,也就没机会听戏了。但是网上、短视频上的听戏,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戏曲种类也从越剧扩大到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评弹、昆曲等。

    有几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特别火,于是激发了了解昆曲的劲头。来杭州之后,一位志工的爱人是杭州演艺集团的老总,常能获得各种演出的信息。有一次还体验了一把小剧场版的《牡丹亭》折子戏,演员穿过我们的座位走上舞台,用现在的词叫“沉浸式听戏”。


    前两年开始喜欢听单雯唱的昆曲,主要是《牡丹亭》,还有《浮生六记》等剧的片段。

    单雯是江苏省昆剧院的青年演员,但已经是戏曲界最高奖梅花奖的得主,她身段柔美、音色清糯,听完特别舒心。

    国内有八大昆曲剧团,北昆以北京昆剧院为代表,南昆以江苏昆剧院为代表,曾对比过单雯与北昆一位演员的唱腔,许是听惯了吴侬软语,对于北昆的唱腔,总觉得少了旖旎婉转的韵味。

    这或许和母语(方言)有关,在听越剧老艺术家周宝奎唱《手心手背都是肉》选段时,被她的声线、唱腔深深吸引,那是老底子的“味道”。

    后来看周老的采访,发现她都是讲嵊州话。而今的演员,唱腔很专业,却感觉少了点“土味”。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老腔新调,很多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趣味也会变得不同。

    突然想起前几天回温州老家祭祖,听到隔壁卖水果的邻居大叔在哼唱温州渔鼓(水头渔鼓),这种“娱乐”,比起电视剧、电影等,是更贴近生命本身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xr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