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宝儿妈聊天。
她说,有时候她出门上班,小朋友会告诉她“妈妈,你路上注意安全,晚上早点回来”之类的,她就会很认真地正色道:“儿子,你是男孩子,别这样婆婆妈妈的,这样不好”,她说可能是因为姥姥经常跟儿子这样讲,结果儿子也这样跟她讲。她觉得太烦了,男孩子一定不能这样,会被嫌弃的!
噢,这个画风、这种感觉倒是我意料之外的!
这时候,当妈的不应该感觉暖心么?不应该感谢儿子的贴心么?
好像不止我一个人持这种看法。
有次在朋友圈看到同学这样描述:刚回家稍作停留又要出差了,儿子叮嘱我工作辛苦一定要好好睡觉,别忘了游泳锻炼身体,帮我按了电梯,还说让我下楼后记着回头,他会在楼上窗口跟我说“拜拜”,电梯门关上的一刹那,再也忍不住了。
是的啊,我读着那段文字的时候,就想象了一幅温暖感人的画面啊,我都被感动得鼻子发酸了呢,配字如果是“你养我小,我陪你老”,一定会更催泪啊。
可是,类似的情形在不同人的眼里,不同人的感受怎么那么大相径庭?!
男孩子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
有次闲聊,M说最近有时会想到死亡,想到万一心跳骤停,那就是结束了,一想到不能见证孩子的成长,非常难过。
或许这是中年人都会有的一闪念吧,也或许是经历过死亡的人会有的一闪念。
M接着讲:有时,我看到路人,买菜的、等车的、上班的、散步的……尤其是年长的,会想到自己;这就是我的未来吗?我老了也是这个样子吗?就这样一辈子碌碌而过吗?另一方面,看到面相非常苦楚和些微狰狞的女人,我就会想她们曾经也有着饱满的脸庞,嘟嘟的小嘴,和怜爱她们的父母,怎么时光会在人的身上拧巴成这个样子?
说完这些,我们还在愣神儿,M就笑着自嘲起来:呵呵,有点矫情,别介意额。
这在我看来是很好的交流啊,在凡事追求速度、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当下,在戴惯了面具、藏惯了真情实感的当下,能有这样的交流很难得啊!
可是,M说:感觉老爷们说这些太矫情了。看到一些女人面相很苦,就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心里就会觉得,人生, 真是苦战。女性更是不容易。那我又能为她们做什么呢?
的确,生于此世,活着都不容易。可人们还往往喜欢用一些标签、一些期待去限制男人和女人。
那么,是不是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刻板印象就是,男人就得寡言少语,最好不多流露感情,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或者说男人就是要拯救世界,而女人就必须以第二性的姿态等待被拯救?
就像我们如今能看到的20世纪老照片里大家族合照上面那种面无表情、任由什么都自己扛但也绝不对家人子女有几分温情的样子,真的是这样的么?
我倒觉得,不管男人女人,首先是人,只要有人情味儿,有人性的温度,并不必须得是什么样子。
用萨特的观点来说,存在即合理。不拘泥。
生活中,我留意到一个现象:很多男人都不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甚至不了解自己有情绪这回事儿,而且还无知到如果有人跟他谈情绪问题,他会觉得,这有什么好谈的?真无聊!
他们不允许自己感性——或许社会一直以来教育的结果就是:你是男孩子,不要哭;你是男人,牙咬碎了也要往肚里咽。
可是,为什么已知数据显示,女人的平均寿命普遍比男人长呢?
女人的哭泣、倾诉、唠叨让她们及时排毒,她们更容易拥有内心的平静,也更容易把身体调理平顺。
很赞同多年前流行的那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男人释放感情,不光为这个世界增添温柔、暖意,对男人自身健康也有很大裨益。
而女人,如果是柔中有刚,自带阳光,不拖泥带水,不怨艾,让自己保持好心态,给家庭带来充满爱的引领,也将活成光源本身,而不是等待太阳照耀才能让人看到的月亮。
圈中奇女子珊瑚说过:“当世界不用被拯救时,男性们被允许脆弱、允许女性化,并可以坦荡的去探索细腻的情感世界;当女人们开始觉醒时,她们之间的强大共情可以超越同性的竞争关系,一旦联合起来,就能把事情做的非常好。”
是啊,当男女两性都朝向中间线去靠拢,当两性不是截然对立而是互相映照、学习彼此的长处,当两性超越性别的傲慢和偏见去通力合作,这世界应该会变得美好很多吧?!
推动摇篮的手,最终推动世界。
或许,作为母亲的女人能为这世界做得最大的贡献是:允许自己的儿子哭,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同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力量;鼓励自己的女儿笑对世界,创造条件让她们突破自我,同时给她们最温暖的拥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