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二十分钟
独处的能力一般是指与自己待在一起的能力。相对于身边的朋友,她们总说自己一个人太安静显得孤独,需要人陪着,而我却可以自己一个人宅着,做饭看剧看点书撸猫,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独处能力是很不错的,甚至别人说她们不行时,我也有些许的得意。前段时间看了一个采访片段,胡歌说自己不会与自己独处,我多少有动摇到,不久后,听了周梵的一个公益解答,她提到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很会与自己独处,实际上是靠刷剧,玩游戏等等来屏蔽与自己相处的感受(大概意思是这样),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有挺长时间忘记了与自己独处,或者说重新更深的意识到什么是与自己独处。
常常听到男孩子打游戏,女生刷剧,我都明白那是他们用这些方式在打发时间,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可以开始聊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所以没有空歇时间与自己安静待在一起也是不难推出来的。而不怎么做这些“不误正业”的事情的我是不是就很会独处了呢?回想在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要么学习,散步,看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书,将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总之就是一个好好学生的样子,这些习惯是好的,只是我怎么经常觉得有些费力。后来自己明白里面有强迫的部分,走神的部分,生自己气的部分,我更深的意识到,我做的事情与他们做的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在用这些来打发时间罢了。
二十分钟结束
继续
最近有一个词,叫做“心流”,我的理解是,内心深处平静,随着时间缓缓流动,你依旧在做着事情,却没有太感受到外界和时间的流动,很专注很投入,没有控制也没有走神。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感觉,专注的看一本书或者写作业,回头看时间,却不知道已经这么晚了,因为自己完全没有疲惫感,或者觉得自己读了好久的书,怎么还这么早,等等,这里面没有忍耐的等时间过去。因为一些经历,我对心流更深的感受是,听的东西和看的东西更清楚了,或者说更深入心里。在准备第一次个人游的前一晚,面对快到睡觉时间却还没把行李收拾,我并没有焦虑,紧张和自责。内心好像有一股力量让双手有序将衣服,吃的放进包里,井然有序,包内空间利用几乎完美,内在有股暖流缓缓流动,终归一个感受--平静有力。收拾完后自己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过程中没有一丝纠结,不安。当然当我意识到这点时,平常的那种紧张感已经开始又回来了,开始在纠结路线。。
思绪回到这几天,周六周日与朋友见面,看展看音乐会,聊的很敞开很开心,笑的很嗨,本来应该活力满满的,但不知为何,我的胸口,背部很堵,人很不舒服。
又一个二十分钟过去
再继续
脑中的声音嘈杂,人有些躁动不安,想说坐下来看看这些声音是什么,但就是很抗拒,不想做,然后就用听歌,看电影,吃东西,散步,睡觉来排解,可能稍微好了一些,但不久又开始躁动。看着周遭的环境,想想这可能也代表我心里房间的样子。
今天把两天没洗的衣服,昨天做饭后的碗筷,还有不整洁的房间,都清理干净,还将床单也洗了,没想到它那么黑。看着已经没什么流量的手机,套餐又很坑爹,决定将流量关掉,写下没有流量时可以做的事情,写完之后又磨蹭不太想做,脑海的思绪在天马行空,总是很有冲动想去点开流量查东西(这段时间我经常刷微博和上网搜新闻,看剧看综艺),不知何时自己开始坐下来想着自己这两天的感受,奇怪明明有开心的事却为何这么不安,身体这么不舒服,突然一个词--独处,冒了出来,与之前的一些思考连接了起来,于是,动手写了这篇20min写作。在写的过程中释放了不少紧张感,甚至还回想起那次个人游的美好经历,真的太好了。因为第二次个人游一些不好的经历让我几乎全盘否定掉自己,认为自己太胆小,没智慧,当时的勇敢不过是没有质量思考的冲动,没有再回忆第一次的经历,写到这,没想到自己对自己有这么深的苛责。后面个人游一年多也不太敢继续。我知道这是未完待续,我会重新整合出发。先赚钱。
第三个20分钟早已过去,整理了一下文段,发现自己已写了一千五百多个字,突然有点担心那一万字的写作会是怎样的,可能要很话唠,有很多话想说的才写的出来吧,哈哈。不知用什么做结束语,就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