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离别

作者: 铁梅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21-08-12 13:04 被阅读0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小时候背诵这首诗的情形犹在,现在教我背诗的人却已远去。在我的记忆中,经历过四次亲人的离去。

    第一次是在我刚上小学时,姥姥去世了。记得姥姥走的比较急,妈妈收到报丧人的消息,腿都站不住了,坐着对方的车子就先过去了。次日,一位阿姨来我家接我。当时是夏天,各家各户刚收完麦子,我家的地里就有一个麦子剁。那天,我正在家里和其他小朋友玩捉迷藏。我在麦子剁里刨了一个窝,藏了进去。也许是藏得太隐蔽,也许是麦子的味道很舒服,无人打搅,我竟睡着了。待那位阿姨把我从麦子剁里拉出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她心疼地替我弄掉身上的麦穗,替我洗了把脸,梳了梳头,然后告诉我:“你姥姥走了,你妈妈让我来带你去“。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和阿姨一起去了。不曾记得有悲伤,只记得在那几天看大戏,见到了很多人而已。

    第二次是在我小学二年级,奶奶去世了。之前,我都是看别人家办丧事,唱大戏,演电影,人多时看不到,自己不得不想办法爬树或上房子看,很是羡慕他们自己家的小孩儿可以坐在戏台或电影屏幕正对面的正中间的凳子上舒舒服服地看。这一次,终于轮到我家唱大戏,演电影了,我竟然有一点点骄傲,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地坐到VIP位置了。

    第三次是在我上高中时,姥爷去世了。在四位老人中,爷爷未曾谋面就不在了,姥姥和奶奶在时我又还小不记事,所以我所有关于老一辈亲人的记忆,其实都是和姥爷在一起的。

    记得有一次过年姥爷发红包,给哥哥们一人十块,给我五块。我就找姥爷理论,告诉姥爷不可以重男轻女。妈妈斥责我不要乱说话,但姥爷不仅没有生我的气,还笑呵呵地说:“哎呀,小姑娘长大了,知道提意见了,好好好,姥爷再补你五块,好不好?”

    我很喜欢听姥爷讲故事。姥爷经历过战争年代,所有的历史,在他的嘴里都是鲜活的。也是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慢慢体会到历史虽然讲的是大事,但是却影响着无数普通人和无数家庭的命运。姥爷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哥在战争中为给村民通风报信让大家躲避起来而被子弹击中牺牲,于是留下兄弟三个陪着老母亲开始为家庭分忧解难。老二负责田里,姥爷负责主外,最小的老四则是团宠。弟兄几个就这样带领着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三十气口人,都没有分家,在乡里一度传为佳话。

    姥爷也曾在县林场任职。一人护林,经历过不少奇闻异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姥爷和他的那条狗的事情。那条狗是县里给配的,帮着姥爷一起护林。平日里,如果姥爷在林子里转悠,落下了什么东西,那条狗都会狂吠提醒,直到姥爷发现了落下的东西才停止。那条狗对姥爷很温顺,对威胁到姥爷和林子安全的事物又很凶猛。有一天晚上,姥爷在林子地下的棚子里休息,突然听到棚顶上一阵混乱。最初还有那条狗的狂吠声,但是后来声音越来越远。姥爷那晚恰巧忘了带猎枪,也不敢贸然出去。直到天亮,姥爷出去才发现棚顶上很多蹄子印,而且这个印子很大,姥爷护林十几年从未见过,也无法猜出是什么东西留下的脚印。他沿着印子一路找过去,发现那条狗早已断气了,身上满是争斗中留下的伤痕。姥爷知道是那条狗救了自己,如果不是它誓死抗争并在最后引开那个庞然大物,自己断不能安然无恙。姥爷疼惜那条狗的忠诚,亲自把它扛回去厚葬了。后来,姥爷辞去了护林的工作,在厂里谋了一个闲职,再也不曾回去那片伤心地。

    姥爷还经常给我们念顺口溜,其中一个至今仍时时在我耳边萦绕“创业难,创业难,创成家业如登山。五更起、半夜眠,风雨冒雪不知寒…….”

    提起姥爷,我总有剪不断的回忆,应该是我不忍剪断。我高三那年姥爷去世了,我没有去姥爷的葬礼与他告别。妈妈很生气,哥哥直接骂我没良心。但我不知道,当时我哪来的勇气,我终究还是没有去。记得姥爷下葬那天,正是我返校那天,我坐在公交车上,侧着脸,从车窗上看到自己泪如雨下,心里却还倔强地想着:“我不去,姥爷就没有走。

    第四次是我已经成家立业时,爸爸去世了。看到这几个字,现在都觉得很恍惚,觉得那么不现实。昨天去玄武湖公园时,脑子里还想着上次来还是我们五个人一起。还想着,此时的景色似乎更美一些,如果爸爸可以看到一定会喜欢的。

    爸爸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记忆中因为性子慢、做事慢,经常会惹家人生气。但有一项例外,那就是爸爸做一些手工的时候。可能是慢工出细活,爸爸不做则已,一旦做出来就很惊艳。受爷爷的影响,爸爸也会做一些铁匠啊木匠啊之类的活儿。小时候的元宵节,家里是不会买灯笼的,基本上都是大人给做的。在我们村,大部分人家做的是纸糊的蛤蟆灯笼。只有我,提的是爸爸做的玻璃灯笼,像极了电视里的宫灯,不过却更简约大气,引得小伙伴们纷纷羡慕。有时候风一吹,小伙伴儿的蛤蟆灯笼瞬间灰飞烟灭了,只有我的玻璃灯笼仍在黑夜中熠熠生辉。不过也有一次,我脚下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的玻璃灯笼就粉身碎骨了。我回家哭诉,爸爸温柔地安慰我不打紧。然后第二天早上,桌上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玻璃灯笼。我知道爸爸做活儿慢,那定是他用玻璃刀又精雕细琢了一晚上才赶出来的。

    爸爸是一个乡村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三十年。在我小时候,爸爸的工作曾因为被人顶替而无辜蒙冤多年。当时爷爷病重,家道中落,所有担子一下都落在爸爸肩上。当时,很多人劝他放弃,但是他却从未动摇对教育事业的信念。漫漫十年间,他一边代课、一边告状,暑假时一边农忙、一边告状,寒假时一边打工、一边告状,多少人曾笑他迂腐,但是他却用自己的执著,最终为自己证明了清白,为自己重新拿回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尊严。在他和妈妈的鼓励和坚持下,我和哥哥也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虽然,我们现在只是无数城市居民中最普通不过的一员,但是我知道从一个家族发展史上来讲,我们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而这一步中饱含着爸爸的辛苦付出。

    长大后,我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不算多。但是在女儿出生后的那一年,我在老家住了一段时间。那是我头一次观察到了爸爸不善言表但又满满的爱。从不怎么做饭的他,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那年夏天学会了做饭,而且色香味俱佳的四菜一汤都是手到擒来,要知道在以前爸爸就是一个菜也很难做好。记得不怎么爱做家务的他,居然在我们吃完饭后,会主动收拾”残局“,乐呵呵地说自己“从教育岗位退休了,又开始到家庭煮男的岗位上了”。从未带过小孩儿的他,哪怕被Yaoyao尿湿了裤子也仍开心的逗着她玩儿,也会因为担心吵醒Yaoyao而在家里收起大嗓门和重脚步声,开始蹑手蹑脚、轻声细语起来……那年夏天,爸爸的温柔和爱意,妈妈的开心和满足,Yaoyao的咿咿呀呀,连同凉爽的穿堂风、悦耳的叽叽喳喳声、杨树的哗啦哗啦、麦田那一头京广线上火车经过时的呼啸声,都成了我脑海中最美的画卷。

    但世事无常,从不曾想这么快就画风突变,就到了爸爸灵堂之上的画面。长大后的我不怎么喜欢参加丧事,不太喜欢那种氛围。我是一个感情内敛的人,不大擅长把自己的哭和笑放在大庭广众之下。但是在家乡,有守灵的风俗,有人凭吊时,子女就必须立马痛哭的风俗。我以为我会很为难,但不想居然也习惯了。而且,我似乎明白了这其中的用意。人,不管多悲伤,真的有哭累的时候。让身体累极了的时候,脑子真的可以放空一下。老家长说:为什么会有复三、三七、五七、百日、一年、两年、三年,就是让你们慢慢忘记,慢慢接受这个现实。我想是有些道理的,只不过,于我未必会忘记,也未必想忘记。我想更好的选择是让我们怀念着,并想起时不再那么痛而已。

    余光中在《今生今世》里写,“我最忘情地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有用。但是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爸爸,我都记得,您可晓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次离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ba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