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潜能好像一座巨大的金矿。
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促使其自发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具有责任感……这实在是一门很有趣的课题。
激发潜能的核心是授权,而非操控。
父母拥有决定行使何种教育手段的权利。选择去授权,而非选择去操控的背后,是基于信任。
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但是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却偏向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考虑“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以及“我有权利怎样怎样”。
这就导致一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应当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就是操控,它是教育过程中令父母感到痛苦的根源。人生如同开车,沿途充满不确定性。父母可以给孩子限速,但请不要替他开车。
操控,是一种盲目的干涉力量。其实质是认为子女应当顺从自身意愿来发展的占有欲。
事实上,任何占有均短暂多变,因为人们几乎无法真正控制他们自认为拥有的,包括家人的意志。故占有是一种错觉,反映了父母内心缺乏自由,被过度期望和执着所束缚(执念)。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对此这样描述:“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缺乏以子女最终幸福为目标的情感自由和力量。他们的安全感来自家庭,希望得到子女尊重的渴望超过给孩子们的成长投资。或者,他们只会关注子女一时的举止是否符合礼仪。但凡出现不当行为,他们马上会感到不安,
“紧接着他们完全受到当下情绪左右,完全不考虑对子女成长带来的影响。下意识地大喊或是训斥,还可能反应过度进而粗暴惩罚。结果若非导致子女更为依赖,就是导致子女变得叛逆。”
而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有利,但需要时间和耐心。在《活好》一书中,105岁的日野原重明先生说道:“母亲对我的放任自由是对我的全然信任,她在耐心等待我长大成熟的那一天。上天已经赋予每个孩子特殊才能,家长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这种耐心才是做好家长最重要的因素。”
信任也是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帐户。如果亲子互动的内容不外乎评判、指导:“你总是……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好好努力不然就……看来你这方面不行……能不能听话……”
那么当孩子渐渐长大,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他就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建议。因为情感帐户里的额度太少或已透支——这种缺乏信任的亲子互动是封闭、机械、不容选择的。
教育过程中不同的行为、思考模式背后,是生活中一系列偏好、作出选择的不同。如果选择去相信孩子并激发其潜能,那么他们除了能够通过自学学好基本课程,更能在感兴趣、天赋领域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教育的一大目的,是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主、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父母替他操办一切、揠苗助长。如果那样孩子就只能学会依赖,降低自尊水平,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因此,于少儿教育创业,我的第一原则就是选择去相信每一个孩子,注重激发其潜能而不是肆意评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