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到了青春期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你越想让他好好学习,他越沉迷于手机游戏,要不就是胡思乱想,反正心思就是不用在学习上。
如果你家孩子也存在上述问题,不妨和我一起翻开《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这本书,书中作者既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又结合了她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父母首先学会修炼自己具备指引孩子不断成长的能力,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又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孙玉红200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曾任哈佛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哈佛大学亚太校友会主任,北京奥运会国际公关顾问,她开办了“问校友家长学院”,倡导从名校父母和孩子身上汲取经验,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01 父母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父母只有努力成为力所能及让自己满意的人,才能给孩子成长以最大的滋养。
首先,父母要变得更自律。如果想让孩子少刷手机,就需要父母放下手机,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读书,如果想让孩子爱上运动,父母就要自己至少拥有一项运动技能并长期坚持。
其次,父母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当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就会有样学样,我们行为文明,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闯红灯,不顶撞父母,孩子也会无形中内化我们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道德品行端正的人。
然后,父母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作为父母,既要经常阅读一些育儿书籍,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还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提前掌握孩子感兴趣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和孩子有共同语言,说出的话让孩子愿意听。
最后,父母要不断挑战自己。父母经常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做不好,从来很少问问自己到底做好了没有,父母完全可以以身作则,从身体、学习、社会等层面向自己或者孩子发出挑战,让孩子认识到父母都能做到之前很难做到的事,他也一样能行。
02 父母只有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才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更聪明,一学就会,成绩名列前茅,这样自己脸上才会有光,才会发自心底更爱孩子,其实这些都是有条件的爱。
阻碍父母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的第一个因素是成绩。当孩子突然某一学科成绩没达到父母的预期时,很多父母就会对孩子一顿指责,有的甚至威胁孩子再不努力,就不爱他了,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恰当的方法激励孩子去克服问题和困难。
阻碍父母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的第二个因素是情绪。大多数父母会在自己心情好时向孩子表达爱,心情不好时,不但不会向孩子表达爱,还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嫁给孩子。
父母要做到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会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对孩子的爱,又要保持自身情绪稳定,不随着孩子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做到温柔而坚定地与孩子交流与沟通。
阻碍父母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的第三个因素是青春期。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叛逆、不听规劝、挑战父母的权威,父母因为无法接受孩子的变化而气愤不已。然而,如果想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需要父母更多地包容和接纳,让孩子在父母这里找到安全感。
03 父母只有引导孩子做好规划,才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父母提前引导孩子做好成长规划,并指导孩子沿着规划去执行。
要引导孩子做好成长规划,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父母要全方位了解孩子,包括孩子的智力结构、性格热点、沟通偏好、学习模式、运动天赋、兴趣爱好与敏感程度,放下批评和判断,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特长。
要让规划得到执行,必须在制定前征得孩子的同意。要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做规划、目标是什么,最好是帮孩子确立形象的、可感知的、可量化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规划制定中,从而让孩子更愿意执行。
要让规划得到执行,还要求父母做到分工协作。父母双方要一起制定规划,并确定一方承担主要执行角色,另一方全力支持和配合,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父母要做到意见一致。
书中提到的哈佛女孩王馨怡的父母就提前帮助她做了成长规划,为了提升她的英语水平,父母建议她先去美国读高中,受到疫情影响,母亲和王馨怡商量该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完成学业,最终权衡利弊,还是决定陪着孩子继续在美国读完高中并全力备战哈佛,才有了现在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优异表现。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书中,作者对家庭教育进行了系统思考,倡导父母要掌握教育所需的全部技能,并对应各项技能列出了来自世界名校的15个学生及父母的成长和教育经验,给致力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下一代、陪着孩子走向世界的父母很好的借鉴和遵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