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涢山祭祀歌》里有关“江沽”和“水”的传说:
混沌从西天领回用以“养育天地”的甘露泉水和一朵莲花种在池溏中间。只因江沽到荷塘里玩,不小心将荷叶中的“天和地”全弄掉进水里,混沌气极了,就将江沽贬成了小爬虫。
在这段传说里,显然已融入了大量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暂且不论。我们只想探究在这段传说里有可能隐含的“内核”和“胎记”。其实很有可能江沽的确犯了某种与水有关的错误,而受到了惩罚,被贬成某种“小爬虫”。在远古时代的原始部落里;或者说,早在《路史》中所说的:“天地之初,有浑敦氏者出为之治。” 的时期;再通俗点说就是自从有了原始部落的首领出现,原始社会就同时出现了原始的“等级制度”。而并不象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非要等到有了私有制的出现才有等级制度。如有不信者,今天我们只要去观察一下人类的近亲——猴子和大猩猩即可得出结论。.因而,前文所说的这种“小爬虫”可能就是指原始部落里以某种动物来划分的原始等级制度。
再来看看《黑暗传》里有关“江沽”和“水”的传说:“说江沽,有根古。江沽出世水干枯,尸骨化水成泥土。……江沽出世一鱼形,广吸元气长成精。渐渐长大无比伦,一口喝干天池水,天干地枯无水分。江沽找水四方寻,千里万里多艰辛。……北溟来相问,哪里来的大鱼精?江沽答曰:出身中土地,幽泉是母亲,只因喝干天池水,天干地也枯,天干水也枯,难以活性命,才到此处游。天地干枯难保生,特请溟祖赐玄冰,玄冰化水救生灵。唯有玄冰是真净水,才是万物救生根。北溟一听开言道,玄冰原是水之精。玄冰非是容易化,需得玄光一宝珍。北溟之北有一神,名叫玄光坐昆仑。玄光口中含玄珠,玄珠才能化玄冰。”
在这里有关“江沽”和“水”的传说情节上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身所包含的“内核”和“胎记”没变。现在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黑暗传》里的这段传说:
“江沽出世水干枯,尸骨化水成泥土。”
是说江沽时期大地严重干旱,许多因干旱而死亡的人化成了泥水。
“江沽出世一鱼形,广吸元气长成精。”
在这里指出了江沽在部落里本来的地位等级——鱼精。后来因犯了错,被贬为底等级的“小爬虫”,而究竟是什么“小爬虫”呢?后文我们会提到一些可能的线索。
“渐渐长大无比伦,一口喝干天池水,天干地枯无水分。”
由于在漫长的“混沌”时期,大地上的河流受到了火山灰的污染,再加上冰河时期还没结束,海平面下降了一百多米,大地干旱缺水。人们本来是依靠“天池”里的水生活,现在就连“天池”里也“无水”可“分”了。这正是因为被江沽这个“大鱼精”一口喝干的,也正是江沽所犯下的错误。
“江沽找水四方寻,千里万里多艰辛。”
这里是说江沽由于犯了与“水”有关的错误,而受的处罚,由原来“鱼精”的部落等级贬为“小爬虫”。为了弥补过错,江沽还得负责替“混沌”部落去寻找新的“净水”水源。
估计不会只是派江沽一个人去找,应该是由江沽带着几个族人一同去寻找。试想,在远古的冰河时期晚期,天寒地冻,又常有野兽出没,一个人是无法生存的,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但为什么这里只提到江沽,而不提其他人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远古时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名字的。只能是一部分有特别地位的“领导干部”或是“退休领导干部”才会有名字,如:巫师、首领、首领家族成员、被赶下台的首领及其家族成员。二是因为江沽虽然因犯错而受到了惩罚,被贬为“小爬虫”,但他毕竟是有等级的“混沌十六路”家族里的成员,所以,即使他被贬为了“小爬虫”还是比其他族人高一层,还是具有一部分领导权的。
“北溟来相问,哪里来的大鱼精?江沽答曰:出身中土地,幽泉是母亲,只因喝干天池水,天干地也枯,天干水也枯,难以活性命,才到此处游。……”
“北溟”在这里是人名,是指“北溟老祖”。但是,既然是“北溟老祖”,则一定是居住在“北溟”或管理“北溟”的。是人名也好,是地名也罢,无论怎么说,在《黑暗传》里,“江沽找水”的这段传说中就说到江沽到达“北溟”。“闻听北溟是大海,一日千里往前行。北漠万里冰雪海,有一尊祖号北溟。北溟海中有黑谷,黑谷之中有洞府。洞中住的北溟祖。要见北溟取玄冰,要取玄冰做水母。”
关于“北溟”作为地名,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就是庄子著名的“北溟有鱼”说,而庄子的这一寓言传说,后又经多人注释,这其中“曲解”与“夸大”是在所难免。以致于到后来,“北溟”就为了被公认的指“北极”、“北海”,而且这种观念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之久之广。
另一种说法,“北溟是传说中世界的最北端,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里的海永远湛蓝,阳光永远也照射不上那里的地平线。也就是说,世界最北边的一片无光之海。”显然,这是指地球的北极。但很难想象,在冰河时代末期,远古“混沌”时期的一小群人,为了寻找“净水”,会不远万万里徒步走到北极。要知道,在冰河时代末期的“混沌”时期,地球上正处在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最寒冷的时期,陆地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冰天雪地。冰原从北极一直延伸到中国内地的中原地区。“混沌”时期的一小群远古人是绝不可能到达北极的。
看来以上两种说法,均不符合“江沽找水”传说的历史史实最小可能性。
其实,在古文中“北溟”就是“北冥”。而“溟”字并不是指“海”。《說文》中曰: “溟,小雨溟溟也。”既指“细细的小雨”。流沙河在《庄子现代版》中解释道:“遥远北方,不见太阳,天黑水暗,叫作北冥。” 看来,这种解释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史实的。
综上所述,“江沽找水”中所说的“北溟”虽然是指“北溟老祖”,但江沽必定是到了“北溟”之地才能见到“北溟老祖”。而“北溟老祖”指的就是当时“北溟”地区某一部落的首领。那么,“北溟”之地到底是指哪里呢?或者大概是指哪个方位呢?
首先,按流沙河在《庄子现代版》中解释,“北溟”应该是在北方,一个天黑水暗的地方。这就大大地缩小了“江沽找水”中的“北溟”所在地的范围,最起码,没必要非得到“北极”和“北海”去找了。而且,在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末期的最寒冷时期,越往北就越寒冷。这时候的人类大部分都生活在冰原的南端相对温暖些的地区。而古代人类又不可能象现代人那样,出发前先吃的饱饱的,干粮带的足足的,身上再穿的暖暖的。在那种极度寒冷的条件下,古人完全是靠徒步前进,最多也就是披着兽皮,还要忍饥挨饿,边走边狩猎,饥一顿饱一顿地向着北方寻去。在这种状况下,“江沽”一行人,就算走上一个月,最多也不会走出三千里路,就会被活活冻死在路上。
实际上“江沽”徒步所去的“北溟”,应该就在距离“中土地”不远的“北方”。估计近者不超过太行山南端至中条山、秦岭一线;远者不超过太行山北端、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
现在,我们继续往下看
“北溟来相问,哪里来的大鱼精?江沽答曰:出身中土地,……”
传说中,当江沽一行人来到北溟,见到了“北溟老祖”后,还没等江沽开口,“北溟老祖”就一眼看出了来者是个“大鱼精”,这又是为什么呢?
前文已经说过,“大鱼精”和“小爬虫”很可能就是原始氏族部落里的一种等级制度的身份标志。而“大鱼精”正是江沽原来被贬之前的等级身份。那么,“北溟老祖”既然并不认识江沽,怎么就能看出他是“大鱼精”呢?我们说,在史前两个相邻的氏族部落之间,彼此的风俗习惯以及等级标志一定是多少有些了解的。那么,既然“北溟老祖”能一眼认出江沽是“大鱼精”,就说明这个“北溟老祖”对江沽所在的“混沌氏族“是比较了解的。换句话说,“北溟老祖”所在的居住地就应该距离江沽所在的居住地“中土地”不会很遥远。
“江沽答曰:出身中土地,幽泉是母亲……”
那么这个“中土地”又是指哪里呢?在古籍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中国”、“中州”、“中土地”、“中原”这些代表某一地区的名词,而“中土地”就是指古代的“中原”。
一般来讲古代所说的“中原”就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河南除了被称为中原以外,还曾有中国、中州、中土等称呼。
我们前文说到,在冰河时代末期的“混沌”时期,冰原从北极一直延伸到我国的太行山尾、秦岭一带。这一线的北方正好又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江沽”徒步所去的“北溟”。而江沽的出身地“中土地”河南洛阳地区,正好处于太行山尾、秦岭这一线偏南不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中土地”离其北面的“北溟”并不很遥远。
这一切印证了,以太行山南端至中条山、秦岭一线为冰河时代末期的一条冰原分界线,南面大片地区为史前的“中土地”,而从这一线向北至太行山北端、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区域,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北溟”地区。
“天地干枯难保生,特请溟祖赐玄冰,玄冰化水救生灵。唯有玄冰是真净水,才是万物救生根。”
这里,江沽为了寻“真净水”来到“北溟”,却为什么向“北溟老祖”要的不是“真净水”,而是“玄冰”呢?
其实,“玄冰”就是指厚冰。西汉将领李陵的《答苏武书》中说:“胡地玄冰,边土惨裂。”这里的“胡地”正是指“中土地”以北的“北溟之北”,即太行山北端、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区域。
“北溟一听开言道,玄冰原是水之精。玄冰非是容易化,需得玄光一宝珍。北溟之北有一神,名叫玄光坐昆仑。玄光口中含玄珠,玄珠才能化玄冰。”
这里“北溟之北有一神”与“北溟老祖”都是“北溟”地区不同部落的首领,只是“北溟老祖”离“中土地”相对稍近些,而“北溟之北有一神”离“中土地远一些,在“北溟”的最北方。
江沽从“北溟”得到了“玄冰”,却不知到怎么将其化成水?于是,“北溟老祖”就给江沽指点迷津,告诉他在“北溟之北”有一叫“玄光”的“神人”能将“玄冰”化成水。
注意这一句“玄光口中含玄珠,玄珠才能化玄冰。”这里的“玄珠”其实并不是指某一实物,而是一种“思想”和“智慧”。只要这位叫“玄光”的“北溟之北有一神”,将口中所含的“智慧”与“思想”说出来,才有办法将“玄冰”化成水。
那么,“将冰化成水”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古人都不知道?对,答对了。
史前“混沌”时期的人类,可能已经会使用“火”烧烤了,但却还不会“人工取火”。对于“冰”和“冰块”,他们可能会象我们现代人吃冰棒一样的吸食,但还不会将其先化成水用来喝。因为,那时就连用来盛装大量的水的陶罐、陶盆等等还没有出现呢,更不用说将大量的冰块加热成水了。至于,“玄光”最终是怎样教给江沽化“玄冰”的智慧的,真实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关于“江沽找水”或“江沽造水”传说的“内核”,我们已基本清楚了。
最后,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江沽找水”传说中的江沽是怎样寻到“净水”,或者说造出“净水”的。
在冰河时代末期的“混沌”时期,由于天寒地冻,人类大部分都聚集在冰原以南相对温暖并且有山有水的“中土”区域活动。这到不是因为有山有水“风光好”、“风水好”,而是原始人类生活一离不开山里的猎物,二离不开水源,尽管是被火山灰污染过的浑浊河水。
当时,大地上严重干旱,海平面降底了一百多米,可想而知,陆地上仅有的几条没有枯竭的浑浊河流,水位一定也极底。在这种情况下,江沽作为“混沌氏族”里一位从“大鱼精”贬成“小爬虫”的带罪之人,带领了一小群族人,从“中土地”出发,徒步一直往北走,去寻找新的“净水”水源。他们披着兽皮,边走边狩猎,饥一顿饱一顿地向着北方寻去,最后终于到达了到了“北溟”,遇到了一个已经居住在这里很久的原始部落,并见到了他们的部落头领“北溟老祖”。
而当时的邻近部落间已经存在了原始的往来交流,故此,这个部落的头领可能也曾去过“中土地”,并有过物质上的往来,对江沽的母族,在当时已经算比较显赫的“混沌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一见到江沽身上代表等级制度的特别标记(可能是实物标记,也可能是纹身标记),就知道他是“混沌氏”部落的“大鱼精”。等江沽“吱吱呀呀”比手划脚地说明来意后,“北溟老祖”便领着江沽去找有真正纯净“玄冰”的地方去了。江沽和他带来的几位族人们总算见到了纯净洁白的“玄冰”,高兴之余,不顾寒冷,用石斧砸开几块干净的“冰块”放进嘴里咀嚼起来。嚼完了干冷的冰块,化解了几天来的干渴,但心里却是冰凉凉的,总觉的不舒服。
江沽心想,这干冷的“玄冰”虽好,可咀嚼起来冰凉凉、硬邦邦的,要是能化成水,喝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江沽又向“北溟老祖”请教怎样才能将“玄冰”化成水来喝。估计,当时“北溟老祖”也只会在火堆旁,用小块的“玄冰”化水,由于没有盛水器具,小块的“玄冰”一化开就顺着手指一滴一滴地漏掉了。
于是,这位“北溟老祖”同样也是“吱吱呀呀”比手划脚地向江沽推荐,到“北溟之北”去找一位叫“玄光”的部落首领,此“神人”有象征着“聪明智慧”的“玄珠”,一定有将“玄冰”化成水并能盛装起来的办法。
就这样,江沽一行人又继续往北走,来到“北溟之北”,既太行山北端、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的某个地方。
最后,江沽终于在“玄光”那里得到了将“玄冰”化成“真净水”并盛装起来的方法,得到了这颗“玄殊”(法宝)。至于是什么办法?无从考证,暂不得而知。
从此,“江沽造(找)水”或着说“江沽寻水”的传说,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开了。
创世神话长篇小说《神斧》 《史前密码》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