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本新年号“令和”是否成功“脱中”?中日典籍释义PK

日本新年号“令和”是否成功“脱中”?中日典籍释义PK

作者: 艺诺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9:35 被阅读0次

4月1日,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个年号也将在5月1日正式启用,这是日本宪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继承前就公布新年号。

就在大众热议新年号的同时,中国古代典籍的热度悄然攀高,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日本的年号与中国文化有着怎样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呢?

日本的新年号“令和”二字取自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集《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

细心的民众发现,这两个字也同样出现在东汉辞赋家张衡的《归田赋》之中,原文为:“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日本自启用首个年号“大化”以来,过去的247个可辨明出处的年号都是取自于中国的文化典籍,比如“昭和”出自《尚书》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出自《史记》的“内平外成”和《书经》的“地平天成”。

除了在取年号时参考了大量中国典籍外,日本的年号制度其实也是源自于中国。作为帝王表示统治时间的一种方式,年号最早是由汉武帝所创立的,直至1911年结束封建帝制为止,年号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明代以前,一位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曾使用过: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大足、圣历等共计18个年号,在明代以后,年号才逐渐形成一位皇帝对应一个年号的制度。

中国年号对日本的影响,可以直观地从中日同用年号表看出,在命名年号时,日本大量选用了中国曾使用过的年号,反映出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日本对国家发展的期望。

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着日本文化的形成与改进,自先秦中日开始文化交流以来,日本先后学习了儒家思想、书法、茶文化等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并巧妙地融入进自身的文化发展之中。

拥有“书圣”之称的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作品历来就受到各国书法爱好者的追捧和热爱,日本平安时代的草书书法名家小野道风就深受王羲之的影响,被称为“羲之再世”。

小野道风的代表作《玉泉帖》用笔灵动、浓淡干湿,颇显奔放洒脱之情怀,一笔一划之间既有王羲之的大气自然,又有颜真卿的饱满气势,是日本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大家。

作为小野道风等一众日本书法家学习的对象,王羲之的草书堪称一绝,他的笔力雄厚流畅,蕴含饱满的情绪张力,在书法文化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月帖》是王羲之流传至今留存最好的书帖之一,整篇字帖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

谈及王羲之的书法就不得不提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它的特点在于章法自然、气韵生动,将艺术美感与行文相结合,凸显出落笔时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畅快心境。

王羲之予情于字、情文并茂,将书法的玄妙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历代行书学者学习的典范之作。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这篇书法作品是他为在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的侄子颜季明所写,在书写的过程中,悲愤、激昂的情绪随着每一次运笔跃然纸上。

颜真卿饱含深刻情感一笔而成这幅巨作,行文磅礴有力,甚至在墨干时仍不忘提笔疾书,因此造就了川流不息的气韵与浓淡相宜的表达效果。

无论是年号还是艺术文化,中华文明对于日本及周边东亚国家都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至今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程加快,许多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力度和认知度正逐渐降低,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中华文化,用优秀文化联系未来,构建起中国现代民族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新年号“令和”是否成功“脱中”?中日典籍释义PK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g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