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钧、顾曼桢,许叔慧、石翠芝,张豫瑾、顾曼璐,这一对对本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有情人,或因为误会,或因为门第,或因为选择,这半生情缘,却换来了一世伤痛。
再次拜读张爱玲的《半生缘》,内心仍然被书中人物坎坷的命运牵扯得生疼。命运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生生地将他们从人生的大道推向一个个的叉路口,当他们猛然回头,却发现“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作为读者的我们,在对书中人物命运唏嘘不已的同时,心中往往会升起一个个“善良”的念头:如果曼璐没有选择当舞女,她也许就会和豫瑾结婚了吧,他们就会在老家六安,过上平淡清净的生活了吧。如果曼桢没有被祝鸿才强暴,也许就会和世钧在上海组建一个小家庭,温馨而甜蜜。如果叔慧在翠芝母亲的发难下,再勇敢些,坚定些,也许他和翠芝也能走到一起的吧。可是,转念一想,这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缘罢了,绝不是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命运就是这样,总是经历太多的百转千回。在命运的洪流面前,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微弱。可就是这样,曼桢的不屈和抗争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被关在祝家小黑屋的那一年的时间里,是曼桢人生最最黑暗、无助的时刻,她没有一刻不想着逃离,即使得知自己怀孕后,也丝毫不动摇。曼桢难产住进医院,在同病房的产妇蔡金芳夫妇的帮助下,生产几天的曼桢终于逃了出来。后来,姐姐带着孩子去学校求她看着孩子的面上,让她回去,她也没有动摇。在姐姐离开后,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开了学校。
直到得知姐姐去世,祝鸿才落魄,她才开始担心起孩子来。在知道孩子感染上了猩红热,她再也坐不住了,终于出现在了祝家,后来为了孩子,竟和祝鸿才结了婚。每每看到这儿,都会为曼桢的这一决定痛心不已。和命运抗争了这么久,真的就这样“缴械投降”了吗?可转念一想,哪个母亲会眼睁睁看着亲生骨肉不管呢?从前姐姐在世时,她知道姐姐无论如何也不会不管孩子的。如今,姐姐已去世,再加上亲眼看见鸿才得大女儿招弟从祝家被抬了出来,她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陷入这样的困境呢?也许,母爱的伟大,就是曼桢这一举措的最好诠释吧!
值得庆幸的是,曼桢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逃出了樊篱,并成功地夺回了孩子的抚养权。她再一次把命运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虽然,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会面临太多的困难和艰辛,可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曼桢终于还是做会了自己,那个坚强、独立、不屈的女性。
其实,这十四年来,一直没变的,还有曼桢对世钧的感情。曼桢曾在给世钧的信中写到: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但曼桢也知道,在经历了这么多后,她和世钧是再也不可能了,因此,当他们十四年后,再相见时,曼桢的第一句话就是:世钧,我们在也回不去了。从此以后,只能将这份情感深埋心中,靠着回忆,去抚慰自己那颗千疮百孔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