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076/6da83d34381f9fc3.jpg)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也就是在今年,我自己开始接触和学习理财。结果发现,现在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居然那么、那么多。而知识变现的能力居然这么强,这么快。
豆瓣红人三公子,今年先是出了小白理财书,冲入了当当财经类销售书的前五,然后是搞了分答付费回到,然后是做职业咨询。她的介绍已经从一年摸索出知识变现方法,实现100万,而后又是两个100万。
当然比起李笑来的知识变现能力,她还是小巫见大巫。李笑来在得到上卖的课程,价格是199元,而订阅者已逾万人......
当然这个时候,只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谁让我该好好学习的时候在睡大觉,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歌词,现在最契合我的心态了。
然后别人能行,能赚钱,这倒不是最让人头痛的,而是这世界变化快,信息庞杂,让我无所适从。
我简直有信息焦虑症。一有时间就要刷下手机,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但其实这样并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反而是自己不能安心工作和学习,甚至不能好好放松休闲下。大脑常常处于紧张焦虑而又无所事事的状态。
我特别羡慕那些淡定从容的人。不被纷纷扰扰的破事儿打扰,专心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
可生活还得继续。我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在这个巨变时代,我不甘心做一个看客,而也想乘着时代的风破浪前行。
可自己却没有可依靠的风帆。
焦虑和埋怨当然没有什么用处。我决心来好好梳理下自己的思路。
第一,专心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儿,打磨好专业技能。
尽管我从事的出版行业,是不折不扣的夕阳产业,可就是这个夕阳产业,这几年却逆势上涨。这也是搭上了知识付费时代来临的顺风车吧。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知识付费了。不管这书买回去是看还是不看。
当然这件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入行三年了,还是在摸索,而比我早入行一年的同事已经打造起一个品牌,开始独当一面了。
早上来又跟他请教了一番。重要的是要要先找好一个点,然后深挖,掘地三尺啊。不要挖一个坑换一个地方,结果后来到处都是给自己挖的坑。我的选题范围就是这样,到处都是坑,没有一个做精了的,更别提开拓空间了。
不是现在流行跨界吗?那跨界还需要在一个领域精耕细作吗?
今天才跟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加上身边做跨界经营的朋友经验,能够实现跨界,通常是掌握了某种规律,而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比如粉丝效应,可以用来卖面膜,也可以用来买服装,本质上是一样的。
而在卖产品之前,没有长期致力于某类型粉丝的培养,要变现是不可能的。
而对平凡如我来说,打磨好专业技能,只是为了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先独立,才有资本谈自强。
但要专心做某件事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众声喧哗的今天。这就需要谈到第二点了。
2.屏蔽杂乱信息
李笑来说自己不会看标题党的文章,因为他认为,那些标题党的文章错过就错过了,也不会有大的影响。然而,我却总是担心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其实仔细想想,我真的有错过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好像并没有。
而除了信息,还有更多看似好的机会。比如某某某又代购了。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做代购,卖面膜、化妆品、包鞋服饰都有。我想基本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要这样的人吧。我不敢确定他们是否都赚钱了,但据我所知,做得好,也就是那一两位真正自己喜欢且确实有货源的人。
我也曾因为朋友有靠谱货源一度想要做代购。但终究是没做,不是因为意志坚定做自己的专长,而是拉不下脸而已。但这些想法占用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我不是不鼓励尝试新鲜事物,而是我自己都不擅长护肤打扮,挺多是爱好,都谈不上热爱,不化妆就不能出门。做这些对我而言,是没有长期吸引力和效益的。
我希望做能随着时间增长不断增值的的事业,而不是贬值到被淘汰。对我而言,最宝贵的资源仅有时间而已了。
我梳理好,要学习理财、英语、写作和练习演讲这几项。是因为我知道比起其他,这几项很重要,而且后两项对我而言是相对擅长和喜爱做的事情。而且如果做好了,是有意义的。我希望自己以后从事教育领域,这两项是必备技能。
巨变时代,我们都无法做一个安静的看客,但至少可以做一个安静的耕耘者。
我希望自己能做对他人而言,有益的事情,通过做有价值的事情获得好的报酬,让家人和自己过体面的生活,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是我期望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