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连叔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位读者的留言,描述他父亲的力量。当读到“当时爸爸1米76的身高,只有100斤,累得皮包骨”时,突然眼睛发酸,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印象中在我20岁以前,170的父亲,体重从未超过100斤,同样的累得皮包骨头。
小时候家里穷,穷到都快吃不饱饭的那种。父亲那辈兄弟多,家里田地少,能分到的不多。没办法,为了能吃饱饭,父亲和母亲两人自己开垦荒地,筑田种水稻。那段时间,母亲经常累到晚上偷偷哭泣,埋怨父亲不争气。
但父亲从未埋怨过,只是为这个家默默的付出着。
最苦的那些年,父亲为多赚些钱,让家里没么苦,天天早出晚归在外做工。那时候其他家庭6点多就吃晚饭(天刚暗下来),而我们家都是天黑透(快8点了)才吃晚饭,因为那时父亲刚回家。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父亲做的是最苦的伐木工,那时饭后经常能看到的画面。父亲脱下衣服,露出因长时间扛杉木而红肿褪皮的双肩以及被藤条弄得满是伤痕的后背。母亲拿着自制的药酒给父亲上药,边上药边心疼地抹眼泪。
但就算如此我也从未听过父亲的一声抱怨,甚至连上药时疼的吱声都忍着,我知道这是父亲为不让我们娘俩再担心。
父亲除了忍,还有影响我的一点是踏实负责。父亲年轻时有学过木工,所以平时有一些木工活会有亲戚朋友让帮忙。如做个桌子,柜子啥的。不论是给谁做的,父亲都很认真。别人做个桌子可能一周就做好了,父亲得用两到三周,做出来的成品也都会让人家很满意。父亲的观念就是慢工出细活,哪怕是免费帮忙的,父亲会负责任的把事情做好不让他人失望。当然为此也总被母亲埋怨太老实,净吃哑巴亏。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的人,不急不躁,默默的为这个家庭付出着。直到现在家庭经济情况慢慢好转了,生活有了结余,父亲和母亲还靠着自己的勤劳在老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房,一切都在更好的方向发展着。
但父亲心里还是有着结。记得一次过年父亲喝多了,话不多的父亲第一次和我谈心。父亲说了一句:“儿啊,爸爸没什么本事,没读过什么书,给不了你多好的生活。现在你有本事了可以自己出去闯荡,爸爸也帮不了什么忙了,一切就都靠你自己了。”
那一刻突然意识到父亲也老了,其实我从未怨过父亲,相反一直感恩着父亲多年的付出。虽然小时候家里穷,但父亲宁愿自己挨饿也要让我吃饱。虽然父亲读过多少书,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给我做着榜样,用行动教我做一个勤恳、踏实的人,做一个能让家庭依靠的顶梁柱。
现在我一个人在北京漂着,面对未来的压力的确很大,但是我依然保持乐观和自信。
父亲,别担心,您过去20多年的榜样力量,让我更有信心能在外面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感谢您和妈妈对我的爱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成为家的依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