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读书笔记(一)
年初,我因为遇到一些育儿问题,关注了一个网络育儿大V号,并跟着学习、实践了一段时间,收效不错。到现在,我还在置顶她的公众号,除了育儿知识是刚需之外,我还非常好奇她的时间管理是怎么做的。
毕竟,做过全职妈妈的人都会清楚,独自带娃做家务、并独自运营一个百万大号,这个工作量真的堪比一个公司CEO。这个问题确实也不止我一个人好奇,估计她也是被人私信问的多了,于是就专门分享了一个讲座,专题就是——自己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这堂网络讲座我听得很认真,还记了笔记,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专门做了一个时间规划表格,照着执行了2天,就“全表垮掉”、弃之不用了。
之后有一天逛书店,我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就叫《精力管理》,书皮封面有两句话戳到我——“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总量,却可以改变精力的储备和质量”。
这两句话很简单,却让我掏钱买了这本书。因为,在我照着大V的方法实践的那两天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累、我做不到。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和大V之间的差别不是时间管理能力,而是精力!
以前,我以为“精力”这两个字,指的就是“体能、精神头”之类的意思,但这本书却提到,精力其实指的是做事情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力”这4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
前些日子,我因为觉得自己胖,所以买了私教课,打算通过健身来减肥和塑型。规律锻炼了1个月,自己情绪好了许多、每天工作也很顺,也不用拿咖啡续命了。
但1个月之后,我发现去健身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加上吭哧吭哧练了1个月,体重没降反增,心里难免有些沮丧。我就把私教课暂时停了。
“运动健身”这件生活小事虽不起眼,但做好它,也需要基本的精力管理能力:
首先,需要充分明确,健身是很好的提升体能的方式,体重减轻、体型变好看只是它的顺带作用,所以需要在主观意志上对自己默念——我需要健身,以维持体能和精神头。
其次,反正总是要花时间去健身,目的也在于锻炼身体,就别让体重计上的数字来影响心情了。
然后,为了能有健身的时间,我需要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全力以赴、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和家庭事项。
最后,持续循环,让健身这件事情,成为想都不用想就可以做到的习惯。毕竟,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想想,那么精力必然不够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