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视频,与人交流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但要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做长期的整体的规划并在某一个阶段重点围绕一个目标或围绕一个主题系统地读书,带着问题阅读,带着假设阅读,深耕一片领域,而听讲座等方式可以是补充,可以是辅助,可以是启迪,以助益完善自己某方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相关的认知水平等。即要以系统学习为主,零散学习为辅,并且要特别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轻易地被某个偶发事件带偏了学习方向。”
当读大学时的李院长发来这段话时,我也才突然感觉读书也需要选择,也需要思考。正好在读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那么同样的,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我是从去年遇到新网师,才开始投资大脑的,因为开始读书时间比较晚,听讲座,做笔记。但一直处于浪漫阶段。别人读什么我就读什么,上什么课就买什么书,甚至还想让其他老师拉个“书单”给我。一直读,一直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整体规划……越学习,越迷茫。
正是因为前期读书随意,才选择了很多工具书,后来发现这些“拿来主义”也许并不适合我,读书过程中急于求成,总想读了就是懂了。其实没有自己的思考、提炼、实践,很多内容和道理还是作者的,不是我的,伪技术把教育管理简单化之类的书读了好多本。也不能说没有用,至少自己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它并不属于我。我应该探求的,是技术背后的理论和思想,只有真正把握技术背后的思想,才能够真正掌握甚至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技术来。
浪漫-精确-综合的专业发展阶段,我一直在浪漫中,从来没想过最终要走到哪里,成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职业生涯需要谋划,因为人具有未来性,是我们头脑中不断构筑的未来的“我”的形象决定了今天的“我”的行为方式。选定一个点,在一个领域深耕,是我接下来要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先尝试给自己画一个小范围,然后再选择精确的研究主题。
是的,用心的眼光来选择图书,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尝试知性阅读,借鉴阅读地图的基本思想,重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静下来思考的时候,感觉课题成了自己的一个“心结”。总要做个课题吧!“尽可能从实践入手专业阅读,而不能以储备性阅读为主”。
我的问题是:
我该怎样选择这个主题呢?怎样才能为自己进行合理的谋划,成就专业自我呢?
我知道要做的很多,但方向比努力重要。方向定不下来,自己就还是很迷茫。
我如何确定专业阅读高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