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今天第三天,明天就开闸了。结果,据说要封闭管理14天……14天,其实一切还正常发展,单位的工作好像还多了,微信群也不能撒手不管,加上孩子在家,需要盯学习,还要陪玩,但是,总是生活简单很多,于是,也需要安排点什么啦。
恰在这时,77说组织读书会。书是微信的新年礼物,彦蕊年年精心挑选,我却都是在满心的诚意后,依旧束之高阁。今年彦蕊忙检测,我们这群人,揪心之余,一起读一本书,算不算送给她的一份礼物呢?
77是读书的最大受益者,她也是最善于读书的。她说为了鼓动大家读书,也算是费尽心机了。其实都是爱书,爱上进的人,但要认真读完一本书,还是不那么容易。
算起来,如饥似渴的读一本书,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还记得,住单身的时候,周末一天不出门,就为了看完一本小说月报,如今小说月报放在那里,看了有两个月了吧?文字很好,也陶醉,就是会被其他的吸引。曾几何时,床头共读是固定节目,现在却变成了各自看手机了。
不管怎样,逼自己一把,开始就好吧!总觉得有理论的书很难抓住我的心神,所以更多的选择看小说。我担心看不下去,先在喜马拉雅开始听,发现还好,跟我正在学的家学,正在读的积极心理学,都有共通之处。原来我读书,还是可以思考的。
今天读书,我几个点需要记录一下:
一是神气清明还是散乱。展卷之处,读到此处,我感觉自己心神是稳定的,但也回忆起很多时候自己的纷乱。读到后来,就有一些不在状态,大约是很久没有带着觉察而不是诱惑去读一本书。
二是焦虑症多偏于“阳亢”状态。或者要求很高而显得神色匆忙,或者对外界环境和时间表要求过高而显得紧张不安。感觉这就是我平时的状态,其实这样会让我消耗更多的能量,放松还是最大的,最必要的调整。
三是当一个人在面对所有问题都需要知识和既定标准界定,就失去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根据经验判断的能力。这样的人不是活在自己的内心里基础上。拼命的抓住依据,谁说的,是我曾经的习惯,对知识既向往,又有些莫名的抗拒,原来是这个原因。更多的感受自己吧。
四是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天天一大把药,把问题的解决托付给药物。看这部分内容,小时的记住涌上心头,问题的根本是神,却总是从表层解决。我也想到我一直期望着深层交流,但是又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完全坦诚的交流。
后面的部分,看得有点潦草,也许明天会回头再看看。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更深的理解情绪管理的意义,还有焦虑的成因等等,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