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错误」的行为》,一本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理查德·泰勒不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开创者之一。
对了,这本书还是他的学术自传。
1.听书笔记
01)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真正指导人决策的,并不是所谓的绝对理性,而是简单的经验判断,是那些看上去并不理性的直觉。
02)禀赋效应: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个物品价值特别大,比拥有之前大得多。
03)心理账户:人们会在内心深处将金钱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就像建立了一个个小账户。在消费决策时,会首先在每个小账户内部计算成本,评估交易是否值得。
04)交易效用:每个消费者都会把商品的价格,和心目中期望的参考价格进行比较。如果价格低于心里的价格,就会觉得交易很值,富有交易效用。
2.听书感想
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是十分经典的假设,可毕竟也只是一个假设,而不是现实。
现实中,没有人能足够理性,也就更谈不上绝对理性,有的时候,以理性著称的科学家、企业家也没有那么理性。
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样,在显性的理性之下,还有大量意识不到的非理性因素,这些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间影响了我们。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行为经济学发展日盛,市场中的营销推广、品牌塑造,也越来越重视消费者行为研究。
我们学习了解行为经济学,并不是说要去做专业研究,毕竟仅凭听几本书的解读、看基本通俗读物得到的知识,相比专业还差的好远。
而是说,可以借助行为经济学的专业分析,认识到某些错误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学、经济学逻辑,进而反思自己在平时的经济决策,是不是适当,有没有问题,要不要升级?
我们可以学以致用,利用行为经济学的论断,去看清楚营销中的商家套路,避免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之中。
比如说,限时促销,其实是卖方在人为制造紧张感,迫使消费者担心错过而抓紧买单。
又如,体验装、先免费后收费,就是一方面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借助禀赋效应让人不想失去。
再如,同样的瓶装水,星级酒店中的价格,远高于超市商场中价格,其实是在悄然中拉升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了解这些操作背后的门道,也就不那么容易中招。
身处市场经济环境,多了解一些行为经济学的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