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与接纳

爱与接纳

作者: 静花妈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23:47 被阅读0次

     今天,和一位朋友引荐的家长一起聊天,关于孩子。

       这位漂亮妈妈觉得自己才7岁的女儿性格上有点喜欢为错事找借口,并且不懂得感恩。她分享了一件事:

      前几天孩子一直跳沙发,蹦来蹦去。一开始,妈妈都是讲道理说不要跳会坏,孩子就停止了。没多久又开始了,妈妈的制止语气就加重了,她又停下来。但半小时后又跳,这行为终于激怒了妈妈,脾气给惹起来了,拽了过来就开骂。结果孩子怼了她:“我长大了,为什么要听你的?为什么你们大人能骂人,我们小孩就不可以骂你们?”听到这句话,她直接懵圈了!

       作为妈妈,她听了很伤心,不知道哪里教育出问题了。也发现最近孩子慢慢油条了,只要她一教育,孩子就回她:“好啦好啦,我错了行吧?对不起啦,行不?”她觉得孩子说话有点极端,不知所措了现在。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陪睡问题,孩子之前都是和老人在乡下住,刚回城里。她不肯一个人睡觉,总是半夜一个人跑出来。这让妈妈很为难。她觉得这么大了就应该独立睡觉,不能依赖她。而且这么多年的工作时间熬夜习惯,第二天她和爱人都睡到八九点才起的来。如果和孩子在一起睡,要应付早起送学,她就不得不睡回笼觉,太累了麻烦。 


       我耐心的认真听完这位漂亮妈妈的叙述,脑海里却慢慢浮现出我家二丫头的影子。四年前,才三岁的丫头也是婆婆带着回城里一起住。那时候她的小眼神我一直记在心里,对我的亲近既陌生又渴望,小人儿的身影总是缩在奶奶的身后,探着小脑袋巴巴地望着我们不说话。记不得流过多少眼泪,只是我和爱人在心里悄悄地决定,努力花费更多的耐心和用心,重新赢回孩子的心,我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作为一个从另一抚养环境回来的孩子,我相信对妈妈对爸爸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是一开始的陌生感打破,需要父母给予十足的爱来打破。孩子一直在用眼睛悄悄地观察,她也在试探着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只有当她感受到安全了,感受到爱了,才会放下所有的内心防御与戒备,慢慢去接纳周边的人与事。

      很庆幸,经过小半年的努力,孩子终于愿意和我一起睡觉。看着小人儿窝在身边,我的母爱也泛滥了,那种母性的光辉油然而生。后来,我们又努力协调两个孩子之间的争宠问题,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引导,陪伴她们姐妹共同经历。如今,姐妹俩也会时不时拌嘴小吵闹,但是她们说了,她们是彼此心目中最好的姐姐/妹妹,永远是一对好姐妹。我的内心也倍感欣慰,那些熬过的苦累和委屈,在这一刻都不算什么了,灰飞烟灭了,享受当下的静好吧!


      这位妈妈的案例中,第一个问题,无条件的爱的接纳问题。

     同样是长期分离的孩子,我们四岁的时候回到我身边,而她女儿7岁才回来,时间更久,孩子很多行为意识都固化了。到了新环境,她更希望得到的是接纳,求同存异。但是妈妈每天都用自己的习惯来要求她的行为,认为道理一说你就应该听进去,错了就要改,否则就是不听话的坏孩子。事过三了就要发脾气打人,最后激怒了孩子,发出灵魂的叩问:“你没管过我,凭什么你能骂人就骂人,我就不行?”

      孩子不停地在沙发上弹跳,刚开始的时候,她是否因为好奇沙发的弹性而玩心大作?是否家里的成人都各自忙碌,无人陪伴而自我找乐子打发时间?作为成人,习惯只是看到表面现象,就去下定论了孩子的行为,而行为背后的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否应该去探究下?当一个还在求证妈妈是否爱我的情况下的孩子,被妈妈批评了多次后,情绪也起来了,宁可倔着作对也不愿因轻易点头认错,妈妈又是否看到了孩子情绪背后的那份爱的呼喊?很可惜,最后演变成了权威的争夺了,无形之中,作为妈妈,她也过度的解读了孩子的行为,导致彼此青训的崩溃。

       另一个问题,陪睡问题,到底是早分开好还是顺其自然分开好?

     只能说因人而异。毕竟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这一点真心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能告诉我们到底几岁了就必须马上分床睡。

     即便成人的我们,有时候就是觉得手往两边一放,不到一个手掌的距离,就可以摸到有人的地方心就安了。能有空的时候多陪陪孩子睡,讲故事或者听听音频,或者只是陪着她躺着。实在没空,和孩子解释一下,即便他一个人躺着入睡也会很安心。

      或许几年后,或是几十年后,当她可以回忆起小时候睡觉时的场景和感受,或许什么也想不起来,只有模模糊糊的或是不安或是寂寞或是温暖的感受。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睡前陪伴到底有没有用,也许它就静静地藏在孩子和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案例中,这个孩子换了新环境,本身就需要时间去适应,她已经数度半夜爬起来找妈妈。但是妈妈觉得快读小学了,我必须让你学会独立。话虽如此,从言谈中透露,她更害怕陪伴后孩子依赖了她,影响了自己的作息习惯。导致自己早上的睡觉时光被打断了,影响了工作状态。

     当孩子感受不到安全的时候,就很可能出现安全依恋行为:

1、通过寻求和监测,比如目光追寻、呼唤、哭泣、纠缠等,师徒和提供保护的照顾着保持亲近。

2、将父母,作为“安全港”,在面对危险情境或者受到惊吓时逃向此处。

3、将父母,作为“安全安全能量站”使用。在此处“加油”后,才能让继续四处探索和真正的逐渐独立,成为可能。

      如果孩子的陪伴需求如果能得到满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刻意的锻炼安排,其实孩子会慢慢想要挣脱喜欢自己独立了,并不会如她所担心的那样,永远依赖着妈妈不肯自己睡觉。一如断奶一样,一个晚上就希望孩子断奶是不现实,只有有计划分步骤的减少孩子的母乳喂养次数,慢慢让孩子习惯了,断奶才不至于那么困难。除了身体上的亲近,孩子的安全感更需要在情绪上的共情和调谐反应。

        一个孩子,拥有了足够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底气,何愁她不能独立地更加热气腾腾地行走在人世间?

相关文章

  • 2018-05-18冯志梅 教养孩子

    爱的天平: 爱与接纳----教导与管教 爱与接纳:青少年13-19岁,孩子需要完成三个阶段: 1. 个体化 :逐步...

  • 爱与接纳

    对于写公众号这件事情,我基于这样一个观点,不能像过去一样,随随便便有感而发,既然要写,那么对于探究事物的心态就要严...

  • 接纳与爱

    我从今年三四月份才开始接触心理学,从看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开始。陆陆续续学完了武志红老师的80集视频、曾奇...

  • 爱与接纳……

    踏实行动,学习爱与接纳真实的自己。 昨天,我寻找反思发现爱与接纳真实的自己价值和意义,知道了具体的行动,并付注实践...

  • 爱与接纳

    今天,和一位朋友引荐的家长一起聊天,关于孩子。 这位漂亮妈妈觉得自己才7岁的女儿性格上有点喜欢为错事找借...

  • 爱与接纳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些风雨,生活给予每个人的苦难、不幸和挫折也都是公平的。我们并不能避开它们,但爱与接纳却能照亮...

  • 爱与接纳

    今天学习讨论的是《创造成功经验——让孩子重获信心》。 第一条收获:管理愤怒,将“掌握自己情绪的成功经验”放在“生命...

  • 爱与自由--养育小孩的精髓

    爱与自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佳礼物。 爱与自由也可表述为爱与接纳。它分为两个层面: 1、接纳什么? 2、如何让孩子接...

  • 童年焦虑

    爱和接纳: 关于“爱与接纳”,我们经常听到,可是我们要接纳什么呢?,孩子的哭闹,黏人,发脾气,攻击,自我封闭等难以...

  • 有惊无险(289)

    爱是 全然接纳一切如是爱是 让我身边的人按照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爱是 深深的理解与接纳,成为爱本身爱自己 爱家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与接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rjfktx.html